李济学术随笔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李济学术随笔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历史,文物考古,综合,
  品牌: 李光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08078394/9787208078390

·条形码:978720807839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李济这个名字对一般大众来说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张光直先生称李济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本书是其学术随笔集,内中具体收录了:《敦煌学的今昔》、《古生物得到了中国法律的庇护》等文章。

目录

编者的话

怀念李济(张光直)

第一编 初学杂忆

自撰简历

我的初学时代——留学前所受的教育

清华学校高等科一年级(1915-1916年)时的史学作业

我在美国的大学生活

仁友会史略

第二编 学术散论

■化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湖北人种测量之结果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

民族学发展之前途与比较法应用之限制

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

安阳的发现对谱写中国可考历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

地下档案库(H127)

从人类学看文化

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

关于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远东独立发展的“三件东西”

关于历史学的“四个境界”

文化沙漠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

“自由”的初意

第三编 考古琐谈

“古物保存法》颁布后所引起的第一个问题

敦煌学的今昔

古生物得到了中国法律的庇护

牙的故事二则:中西学术界治学态度的一幅对照

史前考古学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环境”

“沧海桑田”的考古学例证之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编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论纠纷(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编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论纠纷(二)

第四编 学事拾零

赴日小记

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H

回忆中的蒋廷黻先生——由天津八里台到美京双橡园

对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学研究几段回忆

关于王国维的两点评论

大龟四版的故事

二十五年来之“中央研究院”

第五编 信札序跋

李济等十人致英庚款会调查团的信

致丁文江的一封信

与傅斯年的一次信札往复

致张光直的信

《安阳发掘报告》发刊语

《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

《殷虚文字甲编》跋彦堂自序

《侯家庄一○○一号大墓》序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发刊词

《殷墟建筑遗存》序

《故院长胡适先生纪念论文集》序

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会主席报告和谢辞j

附录

徐志摩致李济的一封信

罗素与青年李济(李光谟)

南开的“矿科教授”(李光谟)

致李光谟的一封信(戴家祥)

从梁任公的家书看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轫(李光谟)

半个茧壳(李光谟)

西阴村下寻师踪——一个考古遗迹的探访(李亦园)

蔡元培为《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作的序

走向中国阿卡迪米(李光谟)

“入夥”史语所(李光谟)

一份“见面礼”(李光谟)

三十年代的荣誉之旅(一)——英伦讲学(李光谟)

三十年代的荣誉之旅(二)——和王储考古学家的交往(李光谟)

古·阿道尔夫亲王致李济的信

失悔不是军人(《南京印象》节选)(郭沫若)

考古组“十兄弟”(李光谟)

谈谈丁文江、李四光和李济(李光谟)

对联文化(李光谟)

张光直课堂笔记所见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片段(陈星灿)j

对于李济先生的简单叙述(劳■)

《感旧录》序(屈万里)

大匠诲人有典型——记济老二三事(李霖灿)

李济跟费慰梅谈生平(李光谟)

洋神父的“代言”(李光谟)

职业学人虽有“经世”抱负亦无特权(王道还)

钟祥寻访考古学家李济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