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一个唯美者的电影随笔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随笔杂文,笔记,
品牌: 洁尘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1126705/9787541126703
·条形码:978754112670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华丽转身:一个唯美者的电影随笔》这本随笔集,是作者电影随笔这个主题的第一本。在积累多年这方面的稿子里,作者挑选了一些近年来的电影和一些她特别偏看的电影。它们几乎都是艺术片。作者写下的都是她的爱慕和眷恋,但是,文字远远不能固定她观看这些电影时的百感交集。
作者简介洁尘,女,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文化记者、副刊编辑,现为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1990年代初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随笔集《艳与寂》、《私人版本》、《南方撩人》,美术随笔集《碎舞》、《碎舞——读画笔记》,电影随笔集《华丽转身》、《暗地妖娆》,长篇小说《酒红冰蓝》、《中毒》等。
编辑推荐《华丽转身:一个唯美者的电影随笔》是一个唯美主义的随笔,优美、凄艳,还有一种令人绝望的绚烂,像它的书名:华丽转身。一个美艳的女子华服盛装,在灯火阑珊的夜色深处缓缓转身投过来凄凉一瞥,那是怎样动人心魄的一瞥呵。 作者的文笔优美,字字带着感触。
目录
第一辑 华丽转身
谈她,就像谈死
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沉默的男人中有四个中年一个少年
美艳赞词
遭遇布莱德·彼特
夏虫语冰
沮丧之极的尖叫
情结
被野心摧残的面容
华丽转身
一种发狠的青春
被诋毁和亵渎的天才
散瞳
女人的劫数
喜欢麦当娜的三个理由:天才、学徒和母亲
献身
两个女人
疾走罗拉
菊花之约
在印度支那的海上
江洋大盗的故事
燃情岁月
清浅之爱
在转角处告别
小小偷的春天
非洲和亚洲的爱情回忆
米娜的故事
诗人与他们的妻子
烈日灼身
..........
第二辑 盛年之光
被爱爱人原来一样可悲
茶式电影与中年之美
天气和煦,视而不见
玉面小生的类型
纸上的双生花
母爱·元斌
父与子
颓灿之人
巴洛克噩梦
沉默与奔溢
沉入了海底的杰克
对藤泽周平的期待
疯狂的石头
感官的呈现
关于绍拉,关于弗拉明戈舞者
关于时间的让人释怀的说法
清冽之水
秋刀鱼和盐
赛点和赛季
他们的一分
姨妈的境界
面目全非的爱情
一种蔷薇
当贝利遇到艾丽斯
35岁和48岁
花团锦簇的悲惨故事
乱樱花魁
盛年之光
完美的英雄
内心泛滥成灾
……[看更多目录]
序言影迷洁尘
我承认,我是个影迷。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称得上是爱好的爱好。有部意大利电影叫做一《天堂影院》,我觉得里面那个酷爱电影、并梦想当一个电影放映员的少年说的就是我。我曾经有过一周时间少吃少睡,什么也不干'连续看完一个法国电影周的经历。我以为,我对电影的痴迷是没有对手的,是孤独的。
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朋友的妻子后来也成为我朋友的洁尘,一个既能将儿子养得虎头虎脑,又能将文章写得妖里妖气的女人,我才觉得,我那“影迷”的封号是多么的夜郎自大。我看过的电影她全看过,她看过的电影我大半没看过。我看过的电影很多记不住导演、主演,乃至影片的名字,她则什么名字都能脱口而出,并且是原文原音、港台译音、大陆译音,尽在唇齿之间。如果到此为止,我还可以不服气地自叹,就一发烧友嘛。然而,她竟然弄了这么一本影评出来,这下便让我完全地叹服了,真是个厉害的女人啊。
朋友中茂说起他的这位妻子,从来是赞美有加,而其中的关键词是:聪明。朋友说,他喜欢聪明的女人。我很佩服中茂,因为这时代敢于选聪明的女人做妻子的男人实在不多。更严重的是,洁尘不仅聪明,而且漂亮,这就让我更加地崇拜中茂了。
在看洁尘的这本影评(严格说应该是电影随笔)之前,我已先看过了她的那本取名为《碎舞》的美术随笔,对其聪明是十分的震动了。但这部影评却让我于震动之余,又多了十二分的倾慕。这“倾慕”一词有点暧昧,中茂见谅。我其实想说的是,不吃猪肉的人不知道杀猪的人(这话凶了点,换个说法,做红烧肉的师傅)有多厉害。同样,不迷电影的人,不知道洁尘的随笔有多么的——这形容词按常规已经挑选不出来,我只能说:不迷电影的人,就体会不到她的随笔有多么的——电影。别以为我有吹捧朋友之妻的嗜好。作为一个曾经自以为是孤独得没有对手的“影迷”,我可以负责地说,如果你因为太影迷了而感到孤独,你就把这本书翻开读一读吧,我保证你能从中得到最好的交流与共鸣。因为那些专业的和貌似专业的影评我也看过许多,但它们于头头是道中独独缺少的是对电影的感悟,没有感悟便缺少体贴,没有体贴,便缺少真诚,没有真诚,便缺少亲切,没有亲切,自然就少了那份真正影迷间才有的心心相印。
我所指的亲切,实际上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笔调。任何影迷在与人交流他们所喜爱的电影及其电影中的角色与演员的时候,是不高兴有谁故意做出高人一等的神气,并用那种权威和教诲的口吻来谈论这里如何,那里又怎么怎么样的。洁尘其实就是跟你我一样的一个很单纯的爱电影的人,她是用身体去感悟那些影片的。当她要将这些感悟传递给我们的时候,她的聪明,只是用在了对笔下文字的催化。那是一种既让人感动,也会让人会心一笑的平易而体贴的聪明。没有强加和造作,也没有让人窘迫的卖弄。读着这样笔调的电影随笔,你有重温的舒畅,也有发现的喜悦。重温的是那些共度的好时光;发现的是,原来那曾经的相遇还另有一番自己不曾品尝的滋味。而我前面给她的文章所做的“妖里妖气”的形容,也完全出自于对她那份善于把握行文的语感,以及冷不丁让你于熟悉中陌生一下的聪明与调皮的赞美。
我从未给人写过序,我为第一次就遇上这么一本美妙的书而感到荣幸。我也把它当做是一个影迷与另一个影迷的一次倾心交流的难得机会。就在今年夏天刚至的时候,洁尘还告诉我,春熙路的夜市有两个摆卖影碟的,一个叫大眼镜,一个叫小眼镜,他们那里常能淘出你心仪已久的好影碟。虽然我至今都没有机会去光顾那个夜市,但我想在这个夏天结束之前,一定要去认识那一大一小的两个眼镜。
2000.7.15
文摘诗人与他们的妻子
由英美日德联合出品的电影《王尔德》《Wilde》,是1 997年拍摄的。我是在
2000年的初夏才看到这部影片的,它被译为《心太羁》。学的是那首小男人的泣歌《心太软》的句式。港台的外国片译名令人厌恶到无话可说的地步,不说也罢。
看完《王尔德》,我突然想起前两年看过的《艾略特与薇薇》
主人公都是声名显赫的诗人、作家。是视角和态度的问题。一个导演是如何看待持文学身份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在他的讲述方式中流露出来。在《王尔德》和《艾略特与薇薇》中,有一种对文学从业者的从容和娇宠,并在此基础上将诗人、作家
们惯有的幻觉意识给予赞美,给予诗意化的处理。我觉得这两部溺爱诗人、作家的影片应该是同一个导演。
我翻了翻资料。果然如此。我对电影有一种说不明白的直觉,这话说来有点骄矜,但事实是这样。当资料证明我的直觉时,我真有点骄傲。
这个导演是布赖恩·吉尔伯特(Brian Gilbert)。
在这两部将两个伟大诗人的怪诞甚至是恶劣的个人生活加以无原则称道的影片里,我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艾略特和王尔德身上。我历来对天才保持一种有限度的敬意,这种限度表现在我可以将天才的“才”和天才的“人”区别看待。当然,我相信这种说法,正是他的“人”造就了他的“才”。我可以厌恶一个我诚心认为杰出的作家,比如王尔德。这两部影片让我动容的是两个女人——艾略特的妻子薇薇和王尔德的妻子康斯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