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综合,
  品牌: (美)王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262722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通过对多种文本及相关文本的比较分析,提供了一种在个人与集体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美学与政治学相互影响的文化史观,这种文化史观结晶成为关于崇高形象的中国美学。

作者简介王斑,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英语学士,1985年于该校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旅美留学。先于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读比较文学,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园(UCLA)。l993年获比较文学博士。随后在纽约州立夫举石溪校园(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fk,StonyBrook)任教7年,2OOO年转新泽西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现任教授,2O02年在哈佛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系任客座教授。学术写作涉及文学、美学、历史、国际政治、电影及大众文化。

编辑推荐《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作者以“崇高”为切入点,沿中西比较路径,游刃于美学、哲学、文学、历史各学之间,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赖以塑造个人形象的种种美学手段,描述了美学与政治的纠葛,分析了关于崇高的、丰盈的中国美学。他取材元典、散论、诗文、小说、电影等各“源”,征引孔子、司马迁、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中外各“家”,论及美学宗师、文学巨匠、新潮作家等各“面”与革命电影、文化运动等各“象”,直通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美学化。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壮美至死境:文化危机中对意义的美学追求

第二章 状写中国:想象的身体与寓言的荒原

第三章 崇高与性别

第四章 革命影片中的欲求与快感

第五章 实践的崇高主体

第六章 历史的天使:魔幻、精神分裂、怪异

结论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

第一章 壮美至死境:文化危机对意义的美学追求

如果人类想在实际中解决政治问题,他必须诉诸美学问题,因为只有通过美,人类才能通向自由。

——席勒(Friedrich Shiller)

美学研究是中国二十世纪主要的心智和文化活动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设有课程,有标准的教科书。美学课程正式肇始于1960年,当时,国家正在遭受自然、饥荒和政治动荡。更让人吃惊的是,两年后,培养高层领导干部的中央党校开设了美学课程。其原因可追溯到1956到1962年之间持续的一场“官方支持”的“美学辩论”。十几位著名的学者和美学家投身其中,其论文发表在国家经营的影响力甚大的杂志和报纸上。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