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鉴赏图典(中国文物鉴赏大系)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青铜器鉴赏图典(中国文物鉴赏大系)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艺术史,
  品牌: 彭适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32620441/9787532620449

·条形码:978753262044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物鉴赏大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万件国宝,浓缩璀璨中华文明;万张图片,练就鉴宝火眼金睛。中国最权威文物专家为您解疑释惑。《中国文物鉴赏大系》是文物收藏、鉴赏的权威教科书! 丛书包括陶瓷、书法、绘画、青铜器、玉器、工艺品、服饰造型、金银器等八大类。本书为青铜器卷。本书以历史朝代为主线,以青铜器文物为载体,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各个朝代的青铜器发展轨迹,提炼总结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青铜器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特殊内涵。

作者简介彭适凡,1937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西乐安。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后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1984年起至1998年任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兼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并兼任江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江西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南方文物》名誉主编以及江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性专著有《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江西先秦考古》和《新千古玉》等,发表有关考古学、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等方面研究论文近200万字。

编辑推荐万件国宝,浓缩璀璨中华文明;万张图片,练就鉴宝火眼金睛。中国最权威文物专家为您解疑释惑;文物收藏、鉴赏的权威教科书。

权威打造:李辉柄、单国强、彭适凡、周南泉、陈丽华、孔德明、贺云翱、李朝远、马季戈等十年磨砺,精心为您度身打造;二百万字精华浓缩,以史为序,追踪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内容丰实:陶瓷、书法、绘画、青铜器、玉器、工艺品、服饰造型、金银器等八大类,全系列精选国宝极文物为您收藏必读,一万幅图片汇集,以物证史,展示中华文明艺术成熟。

目录

导论

第一章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2000年)

第一节冶铜技术在文明前夜的萌生

第二节文明曙光照耀下的冶铜技术

第二章向青铜时代迈进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第一节二里头遗址的发现

第二节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青铜器

第三节从“器以藏礼”到“食酒并重”

第四节青铜工艺的进步

第三章青铜艺术的初步发展商代早、中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第一节青铜器品类的剧增

第二节源自现实生活的装饰

第三节重酒礼制初步形成

第四节商朝管辖的青铜铸造业

第四章青铜艺术的鼎盛辉煌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品类繁多的青铜器

第二节繁缛富丽的纹饰

第三节“重酒”礼制的完善

第四节记事体铭文的出现

第五节高超的铸造工艺

第五章青铜艺术的急遽转型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第一节酒器的衰落与重食礼制的形成

第二节礼器基本组合与列鼎制度

第三节回归自然的纹饰

第四节鸿篇巨制的青铜铭刻

第六章青铜艺术的百花齐放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各国青铜器

第二节礼器向实用器转化

第三节以现实为主题的纹饰

第四节秀丽的铭刻

第五节高超娴熟的铸造和装饰工艺

第六节冶铁技术的产生与铁器的使用

第七章青铜艺术的璀璨余辉秦、西汉、东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一节官营与私营青铜铸造业

第二节贴近平民的实用器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节拙朴浑厚之美

第四节青铜铸造工艺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