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旅行的艺术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旅行的艺术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外国,欧洲,
  品牌: 德波顿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32733092

·条形码:9787532733095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旅行的艺术》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

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旅行的艺术

作者简介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编辑推荐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他博学杂收,好学深思而又在在处之以平常心;他感受如普鲁斯特之纤毫毕现,文笔堪比蒙田之揖让雍容,趣味又如王尔德之风流蕴藉——而又不至堕入愤世嫉俗。他教我们懂得享受每天的平常岁月,教我们略过虱子只管恣意领略那袭华美的生命锦袍。

余秋雨教授作序并倾情推荐。

德波顿最新力作,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

《旅行的艺术》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目录

推荐序(余秋雨)

译者序

出发

1 对旅行的期待

2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

动机

3 异国情调

4 好奇心

风景

5 乡村与城市

6 壮阔

艺术

7 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8 对美的拥有

回归

9 习惯

……[看更多目录]

序言余秋雨 I 这本书,读得我满心喜悦。

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读这本书也是这样,才翻几页就知道遇上了同道,因为我也称得上是一个老资格的旅行者。

同时我也立即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能在英语世界销售四十万册。世上同道不少。

为此我要郑重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中国读者,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是旅行者,或者准备做旅行者。

这本书就是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

Ⅱ 与一般中国读者的预期不同,这本书不是游记散文,不是导游手册,也不是论述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我们读到的,很像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断。但是,这些人物是那么重要,我们曾经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里仰望过他们的光辉;这些片断又是那么感性,没有记录他们的专业成就,而是留下了他们面对远行的地图、陌生的城市、异国的街道所产生的惊讶、抵拒、喜悦和深思。

这简直是一部纯粹的文学读物,怎么会起了这个书名呢? 其实正是这本书,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

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我国新兴的旅游事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时间不长,规模很大,整体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即便是已经达到的较高水平,也与国际认知有很大距离。

例如,旅行的等级并不是由所选路线和所付经费来决定的,这一点明白的人就不太多;有些人自以为明白了,追求旅行的文化含量,把文化古迹当作主要目标,结果不仅把旅行窄化了,也把文化曲解了。

《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因此也让我们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任何杰出的生命都会不断地寻找环境载体,而这种寻找也就是冲撞。冲撞之处未必著名,更不必有古迹,因为既然已经有古人冲撞过,有万人冲撞过,也就很难再发生只属于自己的冲撞。

但是,这种独特的冲撞仍然必须包含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冲撞者通向杰出和伟大的道路。因此,《旅行的艺术》撷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之间的思考。

Ⅲ 因此,正是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

这本书认为,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何谓理性支配?首先是人对自己无法离开自然与环境而封闭生存的确认;其次是人对自己和群体所处环境的了解,以及对未知环境的向往:其三是人对外部美的发现和寻找,并从中获得自我体验。

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

我想,旅行确实能够全方位地满足这种幸福感,而反过来,也只有包含着理性支配和积极生活的态度,旅行本身才能抵达完满。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行的意义已超越了古希腊哲学家所论述的幸福,原因是,不旅行的危害越来越显现。初一看,旅行者未免孤独、沉默,因为他们疏离了社会,但被他们疏离的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竟然是越来越走向保守、僵硬、冷漠、自私。于是,反倒是踏遍千山的脚步,看尽万象的眼睛,保留着对人类生态的整体了解,因此也保留了足够的视野、体察和同情。他们成了冷漠社会中一股窜动的暖流,一种宏观的公平。这就使现代旅行者比古代同行更具有了担负大道的宗教情怀。旅行,成了克服现代社会自闭症的一条命脉。

本书引述雷蒙德·威廉斯的话来说明这个道理: 18世纪以来,人类的同情和了解不再源自于社群活动,而是来自于人们的漂泊经验。因此一种基本的疏离、沉默和孤独已成为人性和社群的载体,对抗着普通社会阶层的苛严僵固、冷漠无情和自私自利的闲适。

但是,这里所说的漂泊经验对于普通社会的对抗,并不一定是社会改革的呼吁,更多的还是一种主体感受。感受的拓展和审美的产生,就已经形成对抗,而当这种感受通过文学方式、艺术方式或科学方式表达出来,对抗也就成了一个凯旋式的传播。

《旅行的艺术》中引述的一个个主角,都完成了这种凯旋式的传播,而这本书本身,正是这种传播的延续。

Ⅳ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语言方式。

质感、细腻、随意,尽量把大感觉化解成小感觉,把理性结论隐藏在几乎看不见的地方,因此也可能根本没有这种结论。这样的文字,有一种感性的征服力。

绝不追求那种经过洗涤的纯美。深信很多艺术写生和游记笔墨都因过度的省略而走向了虚假,因此在感性的谈吐中不避真实生活的芜杂。

这两个特点,来自于旅行生活的本真。真正的旅行视角是感性的,而且不作过度省略,这就从方法论上补充了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理性支配 ”。

这样的文字,也能调整我们在旅行中的心理习惯。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因此,我劝拿到这本书的读者不要性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与自己所到景点未必有关,而且显得有点哕嗦的描述。这种从容的语气、优雅的叙述,真应该校正我们过于浮躁的步履。

多少年后,如果我们的旅行队伍中少了很多扬旗吹哨的团队、匆匆追赶的人群,多了一些慢吞吞地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从而大大提升了旅行的整体品质,那么,追根溯源,也许应该感谢这本书2004年5月在上海的出版。

文摘对旅行的期待:

1. 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因此,要具体地说出冬天来临之日,并非易事。先是晚间温度微降,接着连日阴雨,伴随来自大西洋捉摸不定的阵风、潮湿的空气、纷落的树叶,白昼亦见短促。其间也许会有短暂的风雨间歇,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人们不穿大衣便可一早出门。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假象,是病入膏肓者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事无补。到了十二月,冬日已森然盘踞,整座城市每天为铁灰色的天空所笼罩,给人以不祥之兆,极类曼特尼亚或韦罗内塞的绘画作品中晦暗的天空,是作为基督耶稣遇难之类油画题材的绝佳背景,也是在家赖床的好天气。邻近的公园在雨夜的路灯下,满眼泥泞和积水,甚是荒凉。有一晚,大雨滂沱,我从公园走过,忽地记起刚逝去的夏日,在酷暑中,我曾如何地躺在草地上,让四肢伸展,任光脚从鞋中溜出,轻抚嫩草;我还记起那种和大地的直接接触如何让我觉得自由舒展:夏日里没有惯常的室内、户外之别,置身大自然时,我有如在卧室里的自在。

但现在,公园已全然不同了,连绵的阴雨中,草地已无从涉足。此时,任何的哀愁,任何得不到快乐和理解的担忧,似乎都能在那些以暗红砖石外墙、浸得透湿的建筑,以及城市街灯映照下略泛橙色的低沉的夜空中找到佐证。

这样的天气,以及这个时节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似乎应验了詹佛的名言,一个人每天早晨都得吞食一只癞蛤蟆,这样才能保证他在日间不会遇上更恶心之事),使我怀疑是它们促成了一件事实:一天下午,几近黄昏,我收到了一大本色彩亮丽、名为《冬日艳阳》(Winter Sun)的画册。画册的封面是一大片的沙滩,还可以看见沙滩边缘湛蓝的海。沙滩另一边,是一排棕榈树,多数斜立着,再往后,是画面中作为背景的群山;我能想象那山中有瀑布,想见得出山中飘香果树下的荫凉。画册里的摄影图片让我不禁想起关于塔希提岛(Tahiti)的油画--那是威廉·霍吉斯(William Hodges)和库克船长(Captain Cook)一起旅行时创作的作品,画面中,夜色轻柔,热带的海水湖边有土著少女在雨林繁茂的簇叶中无忧无虑地(赤脚)欢跳。1776年深冬,霍奇斯首次在伦敦皇家学院(Royal Academy in London)展出这些油画,引起了人们对热带的好奇和向往,而且,从那以后,这些意象一直都是热带牧歌风情的最佳表述;自然,这本《冬日艳阳》也不例外。

那些设计和制作这份画册的人也许还不知道画册的读者是多么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名师导学·全程培优-数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根雕制作技法
一招鲜·就业技术速成丛书-手机维修入门(第二版)
家庭养花实用手册-妙养花卉的84种方法
法语交际口语渐进(中级):练习三百六十五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魏晋玄学论稿(蓬莱阁丛书)
古典文学三百题
中国社会民俗史新丛书-丧葬史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4:博来·法拉先生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