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帕金森法则: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帕金森法则: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
  品牌: 诺思科特·帕金森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3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300085482

·条形码:978730008548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帕金森法则: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讲述“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金森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而揭示出来的机构或公司管理人员持续膨胀的规律。对这一规律,有人称之为“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文中所述的种种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把管理层的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想升官而又想少干活的领导必然会给自己配备两名助手,而他的做法被他的下级人员不断仿效后,庞大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能力平平的领导若想保住职位,他“惟一的出路”就是一边排挤有能力的人,一边提拔一些蠢才、庸才。此外,“举贤不避亲”、“肆意把持权力不放”、“被权欲熏得竟然分不清垃圾和食品”等官场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会有所体会。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他以一种学者的冷静态度、严谨的实证主义精神和少有的幽默、揶揄笔调,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直接击中了管理问题的要害——对权力的贪婪和对权力的危机感,滋生了被命名为帕金森现象的弊端。在当今人力资源学方兴未艾的时代,如何选拔管理人员和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帕金森定律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例教学课。只有熟悉、掌握帕金森定律,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的管理问题。

作者简介诺思科特·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生于1909年,富有幽默感而又孤高自傲。英国历史学博士,就学于剑桥和伦敦大学,先后在皇家海军学院,利物浦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执教,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60年代移居美国,又在哈佛大学任课。

1957年,他在马来西亚一个海滨度假时,悟出了一个法则,后来他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一举成名。该书于1958年出版以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长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他的演讲更是座无虚席。“帕金森法则”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现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在管理界更是广为人知,经典例证被诸多管理学经典书籍引用分析。

此书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学家的理论基础。

媒体推荐作者序

对年轻人、学校里的教师和那些编辑有关宪法历史、政治以及当今重大事件教科书的人来说,不管怎样,这个世界还算是个理性的社会。他们目睹了议员的选举,看到他们是人们自由地从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中挑选出来的。因而,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会成为政府官员。此外,他们猜想着股民们是怎样自由地选举业界领导,让那些能在卑微的职位上证明其实力的人承担起管理职责。许多书籍要么直截了当地描述这样的猜想,要么暗含着如此这般的想法。然而,对于阅历丰富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些荒唐的念头罢了。只有那些教师们才会肆意虚构出这样的情景:一群杰出人士郑重其事地聚在一起举行秘密会议。因此,单就此话题而言,偶尔提出一下警告,倒也不无益处。倘若把科普读物或者和经营管理相关的书籍写成了理想化的、虚构式的小说,老天也会禁止学生们继续阅读此类书籍的。某些书把描写猿人的内容和描写太空飞船的内容编辑在一起,虽然阅读这样的书同阅读赖德?哈格德(Rider Haggard)和HG威尔斯(H G Wells)的小说一样,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但若要把它们归为指导丛书一类的话,它们所带来的后果就可能比最初估计的还要严重。

据我所知,有些人认为公务员就是他们认为的那样,工作积极、富有成效,认为机构的建设规模一定反映了它的兴旺程度。一想到这,我就感到十分失望。偶尔,我会告诉那些对事实感兴趣的人一些真实情况。某些读者们看问题很片面,可能认为这些真相没有以一般的经验为依据。当然,我相信有些读者看问题会更全面些。可是,偶尔我还是在不经意中小心翼翼地提醒读者,我所构建的理论是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背景的。留下读者自己去想像吧。为了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挂图、卡片索引柜、计算器、尺子和参考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中披露的真相,的确不是靠某个天才研究出来的,而是凭借范围广大、费用高昂的调查来完成的。也许,还有读者觉得应该更为详细地描写和理论相关的调查以及计算过程。可他没想到的是,如果我详细地阐述所有的调查过程,那么最终出版的书不仅要花较长的时间来读,而且价格也会更加高昂。

不可否认,虽然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多年来耐心调查的心血结晶,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本书囊括了全部内容。最近,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即在战争中,敌方的死亡人数与我方军队中将军的人数呈反比关系。这项发现帮助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另外一项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象是主管们难以辨认的签名,因为正是这些模糊不清的签名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换句话说,尽管某个主管的事业看起来非常成功,实际上,他在文件上留下的签名对他自己而言都毫无意义。研究工作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进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首次出版的内容会很快被新近的研究成果所取代。

我衷心地感谢那些给予这些文章再次出版机会的编辑们,要特别感谢《经济学家》的编辑,因为大众正是从这本杂志首次了解了帕金森定律。此外,我还要感谢让“董事和委员会”、“退休年龄”这两篇文章再版的编辑。本书中的其他文章从前也在《哈泼斯》杂志和《报道者》杂志上发表过。

艺术家罗伯特?C?奥斯本(Robert C Osborn)曾建议我尽量采取轻松诙谐的方式来阐释理论,否则普通大众会感到文章内容过于专业化。对此,我深表感谢。另外,我还要感谢本书的出版商们,没有您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就无法完成这么多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无法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最后,我还要公开地向那些卓越的数学家们表示谢意,正是您们的某些理论有时会让读者们看不清真相。出于其他一些原因,我把本书献给另外一些人。

C?罗斯科特?帕金森(C Northcote Rarkinson)

写于新加坡

1957年

编辑推荐《帕金森法则: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作者用极其幽默的手法,揭露官场诸多有趣潜规则,政治斗争里的黑幕揭露?权力争夺的斗智斗勇?精妙、入骨的言论,让你擦亮眼睛冷眼旁观官场百态,破解长久笼罩在心中的谜团!

毛泽东主席曾将此书做为案头读物极力推荐

一本可恶的书,决不能让它落入下属的手里-金融时报

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经久不衰的雄踞榜首!

目录

第1章 帕金森法则

第2章 会议法则

第3章 琐事法则

第4章 无效率系数法则

第5章 人才选择法则

第6章 办公大楼法则

第7章 鸡尾酒会法则

第8章 组织瘫痪法则

第9章 成功法则

第10章 退休法则

译者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对年轻人、教师和那些编辑有关宪法历史、政治以及当今重大事件教科书的人来说,不管怎样,这个世界还算是个理性的社会。他们目睹了议员的选举,看到他们是人们自由地从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中挑选出来的。因而,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会成为政府官员。此外,他们猜想着股民们是怎样自由地选举业界领导,让那些能在卑微的职位上证明其实力的人承担起管理职责。许多书籍要么直截了当地描述这样的猜想,要么暗含着如此这般的想法。然而,对于阅历丰富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些荒唐的念头罢了。只有那些教师们才会肆意虚构出这样的情景:一群杰出人士郑重其事地聚在一起举行秘密会议。因此,单就此话题而言,偶尔提出一下警告,倒也不无益处。倘若把科普读物或者和经营管理相关的书籍写成了理想化的、虚构式的小说,老天也会禁止学生们继续阅读此类书籍的。某些书把描写猿人的内容和描写太空飞船的内容编辑在一起,虽然阅读这样的书同阅读哈加德(Rider Haggard,英国小说家)和威尔斯(H.G.wells,英国科幻小说泰斗)的小说一样,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但若要把它们归为指导丛书一类的话,它们所带来的后果就可能比最初估计的还要严重。

据我所知,有些人认为公务员就是他们认为的那样,工作积极、富有成效,认为政府机构的建设规模一定反映了它的兴旺程度。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十分失望。偶尔,我会告诉那些对事实感兴趣的人一些真实情况。某些读者们看问题很片面,可能认为这些真相没有以一般的经验为依据。当然,我相信有些读者看问题会更全面些。可是,偶尔我还是在不经意中小心翼翼地提醒读者,我所构建的理论是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背景的。

留下读者自己去想像吧。为了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挂图、卡片索引柜、计算器、尺子和参考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中披露的真相,的确不是靠某个天才研究出来的,而是凭借范围广阔、费用高昂的调查来完成的。

也许,还有读者觉得应该更为详细地描写和理论相关的调查以及计算过程。可他没想到的是,如果我详细地阐述所有的调查过程,那么最终出版的书不仅要花较长的时间来读,而且价格也会更加高昂。

不可否认,虽然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多年来耐心调查的心血的结晶,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本书囊括了全部内容。最近,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即在战争中,敌方的死亡人数与我方军队中将军的人数呈反比关系。这项发现帮助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另外一项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象是主管们难以辨认的签名,因为正是这些模糊不清的签名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换句话说,尽管某个主管的事业看起来非常成功,实际上,他在文件上留下的签名对他自己而言都毫无意义。我们的研究工作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进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首次出版的内容会很快被新近的研究成果所取代。

我衷心地感谢那些给予这些文章再次出版机会的编辑们,要特别感谢《经济学家》的编辑,因为大众正是从这本杂志首次了解了帕金森法则。

此外,我还要感谢让“董事和委员会”、“退休年龄”这两篇文章再版的编辑。本书中的其他文章从前也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和《报道者》(The Reporter)杂志上发表过。

艺术家罗伯特·奥斯本(Robert C.Osborn)曾建议我尽量采取轻松诙谐的方式来阐释理论,否则普通大众会感到文章内容过于专业化。对此,我深表感谢。另外,我还要感谢本书的出版商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就无法完成这么多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无法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最后,我还要公开地向那些卓越的数学家们表示谢意,正是您们的某些理论有时会让读者们看不清真相,才有本书的诞生。

帕金森(C.Northcote Rarkinson) 写于新加坡 1957年

文摘书摘

为了打发时间就得多找些事情干,这是公认的事实。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真正忙的人是匀得出时间的。清闲的老太太为了给侄子寄张明信片,能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找卡片要一个小时,找老花镜又一个小时,查地址半小时,写卡片用了一个小时十五分钟,考虑去邻街的邮局时要不要带把伞,又花掉二十分钟……寄张明信片可能会让一个人在犹豫和焦虑中艰难地度过一整天。让一个大忙人来做,三分钟就可以搞定。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当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文书工作而言。这也说明在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和所需安排的人员数量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联系。工作效率低下的人不一定显得无所事事,工作量不多的人也不一定显得清闲散漫。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要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而定,这个道理众所周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产生的更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管理领域的影响。尽管政治家和纳税人偶尔会产生一丝怀疑,但他们还是认为公务员人数的持续增长反映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而对此看法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公务员成倍增加,必定会使某些人闲下来无事可干,要不就是大家的工作时间一律缩短了。对这个问题,相信和怀疑都不正确。事实是: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雇员总数的增长幅度受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不论工作量是增加了或者减少了,甚至没活可干了,帕金森定律一样发挥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人员的增长率取决于对许多制约其增长因素的分析结果。

这项新定律的真实可靠性可以从以下的统计材料中得到证实。然而,一般读者可能更想知道,帕金森定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机构膨胀有什么内在的决定因素?机构膨胀的动机又是什么?忽略技术性的细节问题(因为这些因素太多了),就上述问题而言,有两个无需解释就十分明白的事实可以代表机构膨胀的两种动力:其一,官员需要给自己配备几个助手,而不需要给自己增添对手;其二,官员给彼此找活干。

为了让读者全面理解第一种动力,我们先设想有一个公务员A,他觉得工作把他累得疲惫不堪,究竟是真的工作繁忙,还是仅仅他感觉如此,这倒无关紧要。顺便提一下,需要我们注意的是,A的这种感觉(或许是幻觉)很可能是由于他的体力渐衰而引起的,这本是人到中年的正常症状。大体上有三种途径可以解决这种或许真实或许只是臆想中的工作过度。第一,A可以辞职;第二,他可以申请让公务员B来分担自己的工作;第三,他可以要求增添两个助手公务员C和公务员D。

按照一贯的做法,

……[看更多书摘]

后记“帕金森法则”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金森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而揭示出来的机构或公司管理人员持续膨胀的规律。对这一规律,有人称之为 “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法则”。

文中所述的种种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把管理层的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想升官而又想少干活的领导必然会给自己配备两名助手,而他的做法被他的下级人员不断仿效后,庞大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能力平平的领导若想保住职位,他“惟一的出路”就是一边排挤有能力的人,一边提拔一些蠢才、庸才。此外,“举贤不避亲”、“肆意把持权力不放”、“被权欲熏得竟然分不清垃圾和食品”等官场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会有所体会。

帕金森法则并非是老调重弹,他以一种学者的冷静态度、严谨的实证主义精神和少有的幽默、揶揄笔调,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直接击中了管理问题的要害——对权力的贪婪和对权力的危机感,显露了被命名为帕金森现象的弊端。在当今人力资源学方兴未艾的时代,如何选拔管理人员和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帕金森法则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例教学课。只有熟悉、掌握帕金森法则,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的管理问题。

译者能力所限,本书翻译中的缺点、谬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在此,要特别感谢叶凯、汪武先生给予的巨大支持和鼓励,感谢他们在审校文稿方面提供的帮助。另外,刘文建、杨玉平等前辈、朋友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并在有关收集参考资料,打印文稿等方面提供了宝贵支持,正是他们的努力和支持,激励我完成了全稿的翻译工作。

在此,愿所有的读者朋友们健康,快乐,美满,幸福。

译者 刘四元 2007年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唐人书《妙法莲花经》
佩德罗·巴拉莫
徐霞客游记(全彩插图本)
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译丛)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报告)
《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水力发电建筑物
实用铝、铜及其合金金相热处理和失效分析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国际建筑业先进技术译丛)
钢管生产知识问答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