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5版)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思想史,
品牌: 李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页码:57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306028510
·条形码:9787306028518
·包装版本:第5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保留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四版)的基本风格和基本结构。新版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第一,更新了部分资料。在新版某些章节里,根据课程需要用2000年以后的新资料补充了原有的资料。第二,完善了部分论述。某些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存在表述不够明确的问题。新版力求更加清楚地表达这些理论。第三,修改了部分评论。新版各章仍然保留了“评述”一节,除了比以前更注意说明各个理论的由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以外,还增加了一些研究性的成果。
作者简介李翀,男,1955年5月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78—1981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1983年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任助教(1981年)、讲师(1983年),1983——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88——2000年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任副教授(1988年)、教授(1992年),1992—1993年到美国密执安州大学进修。1995年担任博土生导师。2000年1月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02年2-5月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作者担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投资学等课程的教学。个人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8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中青年专家、首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成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现代西方经济模型的构成
第五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经济决策的步骤
第1章商品的供求和价格
第一节商品的需求
第二节商品的供给
第三节商品的价格
第四节商品市场的非均衡
第五节商品价格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商品价格原理
第2章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一节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二节其他的需求弹性
第三节供给的价格弹性
第四节蛛网原理
第五节弹性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弹性原理
第3章居民的消费决策
第一节基数放用论和最大效用原则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和最大效用原则
第三节最大效用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四节最大效用原则和恩格尔曲线
第五节消费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消费决策原理
第4章居民的储蓄决策
第一节居民的储蓄动机
第二节居民的储蓄决策
第三节居民的储蓄方式
第四节居民储蓄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储蓄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储蓄决策原理
第5章居民的就业决策
第一节居民的劳动供给决策
第二节收入的提高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第三节人力资本的成本和收益
第四节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
第五节就业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就业决策原理
第6章厂商的成本决策
第一节厂商的生产函数
第二节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三节规模报酬的变化
第四节最小成本原则
第五节成本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成本决策原理
第7章厂商的生产决策
第一节厂商的成本
第二节厂商的成本函数
第三节厂商的收益
第四节最大利润原则和供给曲线
第五节生产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生产决策原理
第8章厂商的价格决策
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第二节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第三节寡头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第四节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第五节价格决策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价格决策原理
第9章市场和交换的效率
第一节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第二节交换的效率
第三节生产的效率
第四节产品组合的效率
第五节交换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交换原理
第10章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入分配
第一节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二节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但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三节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四节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第五节生产要素价格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生产要素价格原理
第11章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第一节劳动和工资
第二节借贷资金和利息
第三节土地和地租
第四节利润的来源
第五节分配原理的应用
第六节评分配原理
第12章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
第一节公共物品
第二节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
第三节不完全公共物品的分配
第四节公共选择原理的应用
第五节评公共选择原理
第13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一节市场失灵
第二节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三节产权的界定和科斯定理
第四节科斯定理的应用
第五节评政府职能原理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其他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五节评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第15章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
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三节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四节凯恩斯学派的总支出函数
第16章国民收入的均衡和变化
第一节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
第二节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变化
第三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
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变化
第五节支出的乘数作用
第六节评国民收入原理
第17章宏观财政政策第一节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
第二节政府的税收和支出体系
第三节内在稳定器
第四节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
第五节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
第六节评宏观财政政策
第18章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货币的性质
第二节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四节货币的供给
第五节银行和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19章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第二节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
第三节货币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四节货币对经济影响的其他途径
第五节评货币原理
第20章宏观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第二节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货币政策
第三节辅助性的货币措施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工具规则与目标规则
第五节评宏观货币政策
第21章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
第一节二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
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
第三节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
第四节IS-LM分析的政策意义
第五节评IS-LM分析
第22章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
第一节总需求函数
第二节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其变化
第四节价格粘性与供求约束均衡
第五节评AD-AS分析
第23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度量及影响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第四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五节评失业和通货膨胀原理
第24章经济的周期
第一节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评经济周期原理
第25章经济的增长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定义及累积效应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三节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四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评经济增长原理
第26章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
第二节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第四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五节评经济发展原理
第27章国际贸易的原理
第一节比较利益的贸易基础
第二节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其他的贸易基础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
第28章国际贸易的政策
第一节关税与配额
第二节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第三节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节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
第五节评比较利益原理
第29章均衡汇率的决定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均衡汇率的形成
第三节均衡汇率的变化
第四节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
第30章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1944年以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第四节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五节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思考题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保留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四版)的基本风格和基本结构。新版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第一,更新了部分资料。在新版某些章节里,根据课程需要用2000年以后的新资料补充了原有的资料。第二完善了部分论述。某些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存在表述不够明确的问题。新版力求更加清楚地表达这些理沦。第三。修改了部分评论。新版各章仍然保留了“评述”一节,除了比以前更注意说明各个理论的由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以外,还增加了一些研究性的成果。
本书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们的信任,已先后销售了19万册。在这里,谨向各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新版若有不妥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第六节评商品价格原理
马歇尔(A.MarShall)于189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系统地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西方经济学者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但马克思并不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马克思关心的是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在现实的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导致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但是,不论商品市场价格怎样变化,它总存在一种客观的水平,一种客观的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对于作为劳动产品的商品来说,市场价格变化基础或客观水平就是耗费的劳动量的货币表现。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赋予马克思的任务,是探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马克思采用抽象的分析方法,他从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现象的本质,然后通过经济现象的本质的联系寻找经济规律。正由于这个缘故,马克思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商品的市场价格这种现象形态上,他从商品的市场价格抽象出商品的价格,再从商品的价格抽象出商品的价值;然后再用商品的价值去说明商品的价格,用商品的价格去说明商品的市场价格。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无差异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成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受供给和需求影响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从价值的层次分析,如果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价格就会变化。从价格的层次分析,如果一个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发生变化,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变化。从市场价格的层次分析,如果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指出,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价值。
人们往往用商品市场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来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讨论商品市场价格偏离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商品的价值是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货币为单位的,说商品的市场价格偏离价值就好像说平方米偏离立方米一样没有意义。应该讨论的是商品市场价格与价格的偏离。显然,由于受到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价格在数值上的等同是偶然的,偏离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基础是商品的价格,即不考虑商品需求和供给因素的价格,而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市场价格的基础。这种基础的作用表现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始终是制约着商品市场价格的最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