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世界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庄子的思想世界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庄子,
  品牌: 杨国荣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1111746

·条形码:978730111174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以汪洋恣肆的文字为形式、以不拘常理的观念为内容,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从哲学系统看,庄子的思考涉及性与天道的各个领域;在言说方式上,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等在其哲学中彼此相融。以天人关系为指向,庄子既将人性化的存在提到引人瞩目的地位,又以合于“天”(自然)为理想的形态,人性与天道之间呈现了复杂的关系;从“道通为一”、“以道观之 ”的视域出发,庄子对如何扬弃世界(包括观念世界)的分裂、达到统一的存在图景作了深入的追问;由肯定真知与真人的互动,庄子具体地考察了向道而思的过程;通过“道”与“德”、“我”与人的论辩,庄子从不同方面澄明了个体性原则;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进一步彰显了人的自由问题。本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

作者简介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澳大利亚跨文化研究杂志Inter-Cultural Studies顾问。1994--1995、1999--2000以及2002年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 除本书外,著作还包括:《王学通论》(上海,1990;台北,1997;2003重版)、《孟子新论》(台北,1993)、《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台北,1995;北京,1996)、《心学之思》(北京,1997;台北,1999)、《理性与价值》(上海,1998)、《科学的形上之维》(上海,1999)、《史与思》(杭州,1999)、《伦理与存在》(上海,2002;台北,2005)、《存在之维》(北京,2005)等。其中《王学通论》有二种韩文译本,分别于1994年在首尔(汉城)出版。另有论文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

媒体推荐�

编辑推荐本书是一部关于庄周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专著。全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本书适合哲学思想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专业书评�

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天人之辩

一 物与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二重涵义

四 自然原则的双向展开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

第二章 道通为一

一 未始有封与分而齐之

二 以道观之:存在的图景与存在的视域

三 齐是非及其本体论意义

第三章 道与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杂

二 天地之序的审美之维

三 自发与自然

四 “和”与精神世界

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体道与极物

二 真知与真人

三 坐忘与心斋

四 反观内通:逻辑之外的进路

第五章 名与言

一 名止于实

二 言意之辩

三 道与言

第六章 他者的理解

一 濠梁之辩

二 理解的形上之维

三 理解与沟通

第七章 个体与自我

一 “德”与个体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无“我”与有“我”

五 人我之间

第八章 时·历史·境遇

一 变迁与“时势”

二 时与命,192

三 与时俱化

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与死

一 “生”的意义

二 齐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内蕴

第十章 逍遥之境

一 人性与天道

二 自由与自然

三 逍遥于天地之间

附录一 道与人

附录二 面向存在之思

附录三 《庄子·逍遥游》的哲学诠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

文摘�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