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风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魏晋书风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艺术史,
  品牌: 廖铁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5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4384317X

·条形码:9787543843172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魏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政治混乱、士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特有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书法亦然,隶、真、行、草形制在此时得到全面拓展,并就此定型,为后人所遵奉。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绚丽多姿的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魏晋书风》一书对魏晋书风的地位、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所进行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其意义不仅在于助益书法艺术领域内部的活络争鸣,更在于其以艺术的精神对人们所进行的普及和熏陶,让人们充满某种工具理性意味的头脑沐浴清新的人文气息。让我们记忆起往日的勇猛与自豪,以艺术之澄明,前人之勇气,自己之诚心,为构建我们的和谐家园,殚精竭虑,书写辉煌!

作者简介廖铁,1960年生于长沙,197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湖南人民出版社艺术读物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编辑推荐魏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政治混乱、士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特有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书法亦然,隶、真、行、草形制在此时得到全面拓展,并就此定型,为后人所遵奉。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绚丽多姿的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魏晋书法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魏晋书法的承前启后作用

第二节 魏晋书法的继往开来态势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二节 魏晋风度形成的文化哲学背景

魏晋的二百余年,遭遇了空前的无序与黑暗,却又以璀璨的思想文化载

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史册。我们几乎难以想象,在那充满杀戮与残暴的社会中

,却悄然活跃着一群超凡脱俗的名人志士。他们以无比的智慧与情感,开创

了深奥隽永的玄学思潮,创作了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在诗酒风流、山水声

色、求仙访道中,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去追寻生命的真我。

除上节涉及的政治经济背景外,文化与哲学的影响也是魏晋风度形成的

重要因素。

一、“魏晋风度”形成的文化背景

魏晋时期,虽然社会混乱,朝代更替变化迅速,但这个时期文化和科技

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如三国时的张仲景著《伤寒论》,创立了阴阳表里的辩

证学说;刘徽注解《九章算术》,对数学和测量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晋陈

寿的《三国志》、东晋干宝的《晋纪》、孙盛的《晋阳秋》、常璩的《华阳

国志》等,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荀勖继承刘向以来的图书目录之学,

改变图书七种分类为甲乙丙丁四种,即经、史、子、集四大类。这些无疑对

社会的进步、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重点来看文学的状况。从东汉末年到东晋这段时间,文学是有它特

殊的发展轨迹的。建安文学是以曹氏父子兄弟为中心,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许

多著名的文人,如孔融、王粲等“建安七子”,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

都是汉末军阀混战的目击者,他们对战争灾难怀有深切痛楚与感慨,以及存

怀报国之志,建功立业之心。这些思想充分反映在他们的诗歌中,被后人称

赞为“建安风骨”。

“正始”魏废帝年间,当时政治实权已落到司马懿父子手中。司马懿父

子实行门阀制度和分封制度,用血腥的屠杀排除异己,这种黑暗恐怖的政治

环境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思想界主要倾向崇尚老庄,高谈玄理,

不管世务,行为放诞。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和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情绪,这一

时期的文人不如建安时期的作家那样富有现实精神。如山涛、嵇康、阮籍等

世称“竹林七贤”,都寄情于竹林山水之间。他们虽然对西晋朝廷不满,却

又不敢反抗,大都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远离是非,逃避现实,因此,反映

于诗风,即对现实感受不深,诗风有虚无玄想的倾向,其表现方法,也多由

写实转变为象征的、隐蔽的风格。

到太康中,才出现左思借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