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祭坛/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姚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00058351

·条形码:9787200058352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祭坛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是用于祭祀活动的台形建筑。祭祀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农业,祭祀对象为天地日月、社稷和先农等神。最初在林中空地上举行祭祀,逐渐演变为用土筑台,再由土台演变为砖石包砌。北京的祭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景观,它以实体的形式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朴素的宇宙观,这里既是物质的,其实更多的是精神的,她是我国古代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反映。本书图文并茂,为你介绍了祭坛溯源、风貌景观、祭奠陈设、历史典故、古树名木等内容。

目录

引言

一、祭坛故事

(一)祭坛溯源

(二)演变中的北京祭坛

1.明代以前北京祭坛的沿革

2.明代北京祭坛格局的形成和演化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中国祭坛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统治时期,立宫室之制

,首建合宫,祭祀天地。随后帝生历代相袭,莫有变更。

当然,黄帝建造的“合宫”只能算较早的祭祀建筑,似乎还算不上正规

的祭坛。至西周,国家祭祀进一步完善,周人将郊祀天地作为国家的一项重

要祀典。周代的上帝和天是分祭的,而不像后世的天帝合一,朱熹说“为坛

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祗祭之,故谓之帝”。周代的明堂和圜

丘分别是祭祀上帝和上天的建筑。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在“国之

阳”建天子布政之宫,称“明堂”,“祀上帝于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

其规制为“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地)……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

、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

二牖法七十二风”。武王在明堂祭祀帝神,具有明显的奉祖意味;于圈丘进

行的祭天活动才更具鲜明的祭天意义。(《周礼·大司乐》日:“冬至日祀

天于地上之圜丘”,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建筑圜丘祭祀上天的

记载。受“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用于祭祀上天的祭天台建作圆形,称为

圜(通“圆”)丘,祭地坛建作方形,称做方丘(或方泽)。周代国家祭祀中形

成的“左祖右社”、“兆五帝于四郊”的坛庙营建制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西周末年,幽王违背礼制,废嫡立庶,将原皇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废为庶

人,以褒姒所生伯服为太子。申后带宜臼出奔至外家申国(河南南阳北),。

申后的父亲申侯得知女儿、外孙被废的消息后大怒。公元前771年,申侯联

合西北的犬戎及缯(河南方城)、吕(河南南阳西)等国,进兵西周都城镐京。

最终镐京陷落,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西周灭亡。继位的周平

王因镐京残破,且犬戎时刻威胁着镐京的安全,遂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时代,周王室势力日削,诸侯国势力逐渐崛起。孔子说:“天下有

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东周时代在

孔子看来就是一个无道的社会,周天子的命令只局限于洛邑周围的很小范围

内,祭坛的建设和祭祀的进行都不能与西周相比。

最终结束战国争霸局面,统一全国的秦国在雍地祭祀白、青、黄、炎(

赤)四帝,称作“四峙”。秦朝被推翻后,继起的西汉王朝延续了祭“四畴

”的传统,后来汉高祖刘邦又增设北畴祭祀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