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荡寇志(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抗日战争,
品牌: 孙克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8275630
·条形码:978753827563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缅甸荡寇志(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日军连破星、马,席卷中南半岛,长驱入缅,声言将与希特勒纳粹军队会师中东,世界反法西斯争局势转危。因应战局之需,中国远征军于是年四月誓师入缅,首历仁安羌大捷,重挫敌军;随驰援于莽林之间,掩护在缅盟军转入印度。驻印期间,远征军整编为中国驻印军,厉兵秣马,至一九四三年冬反攻入缅,展开第二次缅战。在人迹罕绝的异域丛莽中,中国健儿以同仇敌忾之心,精忠抒国之志,将竭其智,兵尽其勇,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经战径七百余次,杀伤日军十万余,至一九四五年打通中印公路凯旋返国,创下举世所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最辉煌的战绩。
“我们和三十八师在一块儿作战,便什么都不怕。”(一个在缅普通美国士兵语)
作者简介孙克刚(1911-1967),生于安徽庐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6年任孙立人之税警总团幕僚。1942年任孙立人部队新三十八师政治部副 主任并随军远征缅甸。1947年7月7日调驻台湾凤山新军训练基地,随后任“陆军总司令部”办公室少将主任。“孙立人事件”后调任“国防部”高参,从此陷入“白色恐怖”阴影之中。孙氏著有《缅甸荡寇志》(1946年上海国际图书出版社),另与何铁华合编《印缅远征画史》(上海时代印书局)。
编辑推荐《缅甸荡寇志(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作者孙克刚先生为孙立人将军之侄,全程随军,得将亲身见闻的战斗实况缕述成书,以孙立人将军率领的驻印军主力新三十八师作战历程为主线,与日寇激战之惊心动魄,关山丛莽之险阻万难,乃至印缅风土史故、侨民鱼水之情,读来历历如在目前。
目录
出版前言
再版前言
前言
一 曼德勒卫戍司令
二 仁安羌大捷
三 掩护转进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曼德勒卫戍司令
三十一年,当日军连破马来、星洲,席卷中南半岛,长驱入缅,声言与
希特勒纳粹匪军会师中东的时候,国军应盟友英国之请,源源开入缅甸,协
助英军共同保卫这一块印度的屏藩,和当时我国唯一对外交通线的滇缅公路
,新三十八师就在这种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之下,踏上了异国的征程。
一群满怀兴奋的健儿,迈开雄阔的步伐,从贵州兴义走到云南安宁,在
那儿特有的温泉里,洗清半个月来行军中浑身上下所积起的尘垢,把这一沟
肥水,留收在祖国的田野里,作为暂别国门的纪念。
三月二十七日早晨,安宁县公路左旁,摆起了一列冗长的汽车行列,车
上贴满红绿纸条,上面写着一些“欢送新三十八师出国远征”、“扬威异域
”、“为国争光”之类使人兴奋的标语,老百姓夹道欢呼,炮竹声不绝于耳
,沉重的马达响声,渐渐掩盖了人群的叫嚣,带走了这群远征战士。
四月二日,远征列车的先头部队到达腊戍,最后的队伍也在五日全部赶
到,并且立刻接受了警卫飞饥场的任务。
四月七日,新三十八师奉命除留一营兵力警卫腊戍飞机场外,全部均向
曼德勒推进。
曼德勒又叫瓦城,在伊洛瓦底江中流,是缅甸第三故都。第一故都叫勃
卧,在仰光东北的勃卧河岸,第二故都叫阿瓦,在曼德勒的西南,这个第三
故都便是缅甸亡国时的都城。它的建筑有许多和北平类似的地方,也有皇城
,新三十八师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便是驻在皇城营房里面。皇宫旁边有很大
的佛寺,和尚已经不知去向。皇宫建筑得很壮丽,但却只有一路直房子,假
如把屏门统统去掉,简直就成了一个大甬道,光线非常不够,叫人看起来怪
不顺眼。左边横伸出来两问房屋,里面陈列一些缅甸历朝的衣冠文物和皇子
皇妃的塑像。皇宫门口摆着两尊大炮,左右都堆着许多十六磅铅球似的炮弹
,据说这两门炮,当初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还曾立下过历史上的功劳。当
时曼德勒的情况,我只能写下这点记录,其余的便是满街瓦砾和漫天的大火
了。
部队进驻曼德勒的前三天,蒋委员长曾亲自飞到曼德勒城东四十英里的
眉苗,召集人缅国军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决定派孙立人将军担负守卫曼德勒
的责任。会后亲赴曼德勒巡视,对于怎样构筑工事,怎样清除街道,怎样救
灾保民,都有详尽的指示,并指出皇城左面的小山好像紫金山,伊洛瓦底江
好像长江,曼德勒有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