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
分类: 图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品牌: 孔起英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534363926
·条形码:978753436392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作者以多学科、多范式的后现代方法论为指导思想,从不同视角考察了儿童的审美心理。认为儿童的审美是他们自由而本真的生命活动。在与审美对象的自主交往中。儿童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也获得了审美愉悦。儿童存在着一种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具有吸收性的先在审美图式,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这种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潜意识的成分更多一些,审美各要素也都有各自不同于成人的特点。阅读本书将有助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反省,也为更深入、透彻地了解成人的审美心理提供可资比较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儿童审美教育课程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实施提供心理依据。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一、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旨在唤醒人们对自身生命活动的认识
二、儿童审美心理研究丰富了美学研究内涵
三、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是儿童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儿童审美心理研究为研究早期人类审美活动提供新思路
五、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是儿童审美教育的基础
六、本研究方法上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审美是在与艺术文本交往中创造意义的过程
一、审美活动是学前儿童自由的生命活动,产生审美愉悦是根本特征
二、学前儿童的审美活动是他们与艺术文本间的能动交往过程
三、在审美活动中,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是一种吸收性的张力结构
一、学前儿童先在审美图式的结构
二、先在审美图式对学前儿童审美活动的价值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是无意识与意识的对话
一、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分析
二、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是一种对情感表现性的非自觉完形直观
一、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内容是情感表现性
二、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主要是一种完形知觉
三、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
四、学前儿童通过审美直觉把握艺术文本的意义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审美想象是一种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觉赋形
一、学前儿童的审美想象是情感化的审美意象产生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审美想象中的“神与象游”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对生命活动的外显性高峰体验
一、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他们移情的产物
二、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与他们的感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三、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外显性高峰体验
结语让本能的缪斯在孩子们的心中歌唱——一种学前儿童审美教育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研究的出发点、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审美是人的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成长性需要,也是一种与形式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需要。从艺术史来看,审美和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将人自身全面异化,人丧失了审美的能力和天性。在视觉艺术领域,人们过于强调理性观念的力量,已无法凭借自己的视觉去理解艺术的魅力。因此,研究儿童的审美心理有助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反省。
审美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早期的审美研究大多是由哲学家们用思辨的方法对美和艺术的本质作形而上的阐述,具有高度的逻辑思辨性,但也容易引入过于抽象和空泛的境地。随着美学的发展,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逐渐被“自下而上”的研究所取代,心理学的引入使一些复杂而微妙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现象得到科学而具体的阐释,极大地丰富了美学研究的内涵。
文摘2.解释学的基本观点是:没有客观现实,在诠释行为以外我们无法客观地理解世界。其原理之诠释过程注重文本本身,而不是将调查者的观点或别人的理论强加在文本上。解释学原理之二:解释性循环,即不断地改变文本每一部分的诠释意义和整个文本诠释意义之间的过程。诠释整个文本有助于诠释每一部分,反之亦然。因为,每一次的解释都是一次“去蔽”与“澄明”。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读者在阅读报告时感到研究者的观点以真正可信的方式显示出来了。
3.结构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系统内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现象系统特点,而每个要素的意义只能通过检查它与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来决定。同时它也认为,“快照”比历史分析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因为语言的要素是任意的符号,它们可以随着谈话者、环境和时间而改变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以儿童典型的审美现象为例,借助于结构主义的观点诠释儿童的审美心理。
4.符号学研究符号系统怎样传达意义以及符号系统怎样与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其中既包括能指,又包括所指。能指是符号物,它是传达意义的物体;所指是符号意义,它是物体传达的意义。二者一起构成符号。符号学注重分析符号系统中的系统要素以及它们怎样用来传达意义。它不仅研究所说和所写的,还要了解怎样说和怎样写的。本研究中,研究者以儿童的语言、身体姿态与表情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为符号来进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