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村上春树随笔系列)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作品集,综合,
品牌: 村上春树|译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2737527
·条形码:978753273752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村上春树随笔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随笔系列之一,共55篇。内容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对当今某些不正常的和奇特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发出议论,前者如情人旅馆竞相使用怪异名称、主妇裸体做家务等。二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提出褒贬意见。
作者简介村上春树(1949-),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编辑推荐《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村上春树始终在追索日常行为所包含的哲学内涵。这种‘追索’或者‘哲学’构成了其随笔的基石。”这是一本他随笔系列中的一本,以善意或者爱提炼了生活中的琐事,包括其电光石火般的艳遇以及他的猫!
目录
译者短语/林少华/1
体罚/l
沙滩上的钥匙/5
安西水丸的秘密森林/9
空中飘游乐不可支/13
报纸、信息等等/17
Heineken啤酒的优点/21
跑步俱乐部通讯(一)/25
裸体做家务的是是非非/29
作为爱好的翻译/33
公司再好不过?/37
空中飘游俱乐部通讯(二)/4l
田纳西·威廉斯何以被人看扁/44
全裸主妇俱乐部通讯(二)/48
时上新闻社与酒厂参观/52
长寿猫的秘密/56
印加的无底井/60
条件反射的可怕/64
跑步俱乐部通讯(二)/68
虽然我也是喜欢喝啤酒的/72
空中飘游俱乐部通讯(三)/76
不受伤害/80
窥一斑而知全豹/84
文学全集风波/88
长寿猫的秘密·生育篇/92
长寿猫的秘密·梦话篇/95
音乐的效用/98
抽屉中恼人的小狗/102
文科和理科/106
辞典更有人情昧也未尝不可/llO
大白天黑乎乎的旋转寿司店/114
脸朝下走路/118
日本什么都贵/122
跑步俱乐部通讯(三)——到底是闲人啊/126
脱发问题/130
万宝路男士的孤独/134
取个笔名就好了/137
一天之内也会彻底转变/141
开心的意大利车/145
日本公寓暨情人旅馆名称大奖揭晓了/149
未遂的心愿/158
两片连放的确不错/162
旅行的伙伴人生的伴侣/165
投诉信的写法/169
永远一成不变的东西/173
“牛也知道的……”/177
村上也烦恼多多/181
生活在“Obladi,Oblada”地流淌/185
礼仪背后的东西/189
汉堡的触电式邂逅/192
不怎么喜欢学校/196
请别在更衣室里讲别人坏话/199
我们这代人并不那么糟/202
赠品(一)旅馆名称再探/206
赠品(二)倒不是讲随身听的坏话……/210
投诉信·实例/214
后记/218
附录村上朝日堂月报“关于温泉的无意义 谈话”/221
……[看更多目录]
序言闲来翻看村上同读者之间的伊妹儿通讯,发现日本读者的提问真是五花八门。有的问有外遇和一夜风流的区别,有的问持续当女孩儿的条件,有的问村上是不是“恋爱至上主义者”以至性欲不强(何苦问人家这个?看来当作家也真不是好玩的!)。而村上对这些提问并不支支吾吾闪烁其辞或虚晃一枪落荒而逃,而大多以村上特有的语气和幽默一一认真回答。例如一个二十六岁的女职员问村上喜欢哪一类型女性,村上说他欣赏“好像没有浆磨过的、款式简洁而有档次、不俗的白色棉质衬衫那样的人”。这个村上式回答倒也不令人费解,但我总想进一步探个究竟,到翻译这本随笔集时,终于如愿以偿了。他在《汉堡的触电式邂逅》一文中明确表示:“我觉得自己不至于为长相端庄的所谓美人型女子怎么动心。相对说来,还是喜欢多少有点破绽的有个性的脸型——有一种气势美。”并进一步交待说:“漫长的人生当中也并非没有电光石火般的戏剧性邂逅。准确说来,有过两次。”至于这两次具体有何作为,我就不想多嘴多舌点破了,还是请读者自己在这本书里慢慢查看为好。
总的说来,村上的日常生活也是相当单调的,毕竟不可能天天有那种电光石火般的艳遇。村上自己也说过:“小说家的一天是极其平凡而
文摘书摘
体 罚
念初中时常挨老师打。记忆中,念小学没给老师打过,念高中也没有。
可是不知何故,惟独上初中期间动不动就挨一顿。而且不是因为抽烟喝酒或
偷东西一类严重问题挨的打,都是因为相当琐碎的小事,例如忘带作业啦和
老师顶嘴啦等等。挨打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打嘴巴,或用什么砸脑袋。挨老
师打已成为我们(至少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象基本是男生,但女孩子
挨打也不是没有。也可能因为我特别自以为了不起才动不动挨打,可我当时
——现在另当别论——并非专以讨人嫌为能事的。
我就读的是兵库县芦屋市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环境决不兵荒马乱。如
今怎么样我不晓得,而当时没有令人侧目的不良分子,同级生几乎都是像画
在画上一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据我所见所闻,没人调皮捣蛋,也没人称
王称霸。在那种和平环境中,教师何苦频频出手打人呢?委实匪夷所思。那
样子岂不是和战前的兵营没什么两样?
当然不打学生的老师也是有的。不过我想男老师有一多半打人。常有右
翼分子说“战后民主主义教育把日本搞完蛋了”——具体指什么我可是全然
理解不了。对我来说,“战后民主主义教育”那劳什子压根儿就不存在。
终究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记忆也已相当依稀。但每次回想当时,一次
也没有觉得“挨打也算不错”,绝对没有。现在想起仍快快不快,甚至心头
火起。
不用说,若那时觉得“挨打也情有可原”,我也不至于如此耿耿于怀。
问题是我每次都认为挨打不公平、岂有此理,所以才至今念念不忘。至少我
无论如何都没心思访问一次母校。我想这是不幸的,毕竟那所学校给我的难
忘的美好回忆也有许许多多。
细想之下,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由于日常性挨老师打而发生了相当大
的改变。自那以来,我开始对老师和学校怀有恐惧和厌恶之感,不再感到亲
切。人生途中也曾遇到过几位优秀教师,但与他们几乎不曾有过个人接触,
横竖上不来那样的心情。这又是一种不幸。……
P1-2
后记想写的正文里也都写了,应该没有什么可特别交待的了,但最后不说两句总好像少点什么,就简单说两句。
这本书里收录的是我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开始在《周刊朝曰》连载一年零一个月的随笔。说实话,我不擅长给周刊写连载随笔。十年前同在《周刊朝日》以同一“周刊村上朝日堂”这个专栏名称和同一个安西水丸连载了一年,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迄今为止)。
为什么说不擅长写周刊随笔呢?因为一想到每周每周都要正经写点什么,脑袋就没办法放松。要考虑题材,又有交稿期限,如此一一挂在心上,搞得我无法沉下心写小说。也许是禀性的关系吧,我写小说时不投入全副身心是写不出来的。
不知幸与不幸,去年没有写小说的安排,加上想写的东西积攒不少,心想差不多可以干一场了,于是相隔十载重归旧巢。水丸也痛快地表示愿意画插图。不管怎么说,没了水丸的插图,就无所谓“村上朝日堂”。
原想十年前的连载不会有谁记得了,不料连载刚开始就接到许多来信,热情鼓励我“重开朝日堂开得好”。多谢!说“有人缘”大概不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