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图书,小说(旧类),世界名著,欧洲,英国,
品牌: 简·奥斯丁|译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4020740X
·条形码:9787540207403
·包装版本: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世界文学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汀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汀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作者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是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过承上启下的作用。她生长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生活圈子狭小,社会活动有限。在操持家务之余,从事写作。自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后,陆续出版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以及在她去世后出版的《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其中《傲慢与偏见》和《爱玛》是她的代表作。
媒体推荐书评
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
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既不不应该为金钱而结婚,也不应该把婚姻当儿戏。男女双方的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编辑推荐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
目录
译序 001
第一卷 001
第二卷 074
第三卷 133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在四邻八舍各家各户人们的头脑中是如此根深蒂固,这样一个单身汉新搬人一个地方时,不管人们对他的思想感情、观点见解知道得多么少,他们也会把他当做自己某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我亲爱的贝内特先生,”一天,贝内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你有没有听说,内瑟菲尔德花园终于租出去了!”
贝内特先生回答说他没有听说。
“确实租出去了,”她回答说,“朗太太刚才到这儿来过,她把有关这事的一切情况通通告诉了我。”
贝内特先生没有答话。
“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去了吗?”贝内特太太不耐烦地大叫大嚷起来。
“是你要讲给我听,我听听也不反对。”
这句话就足以挑逗她说下去了。
“哦,亲爱的,你得知道,朗太太说,承租内瑟菲尔德花园的是英格兰北部的一位家财万贯的阔少爷;朗太太还说,星期一他乘一辆驷马大轿车来看了花园,满心欢喜,十分中意,当即与莫里斯先生达成协议,租了下来;他要在‘米迦勒节’①前搬进花园,下周末以前先打发他的佣人们来住。”
“他姓什么?”
“宾利。”
“是有家眷的呢,还是单身汉?”
“哦!是个单身汉,亲爱的,千真万确!是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英镑的收入。这对我们的女儿们来说,是桩多么美好的亲事呀!”
“这是从何说起?这事怎么会和我们的女儿们有关联?”
“我亲爱的贝内特先生,”贝内特太太回答说,“你怎么这样讨厌!你应该知道,我心里正在盘算着,他会娶我们的某个女儿为妻呢。”
“这就是他搬到这儿来住的目的?”
“目的!胡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不过,他兴许会爱上我们的某个女儿,这是很可能的。因此,他一搬来,你就必须去拜访他。”
“我看没有这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一起去就行了,要不你就打发她们自己去好了,这样也许更好些,因为你和女儿们比较起来,她们没有哪个比你更加美貌俏丽,你们一起去了,宾利先生说不定最看中你哩。”
“亲爱的,你太过奖了。从前我的确也是有过花容月貌的,现在我可不敢说有什么出众的美貌了。一个女人家,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应该不要再考虑自己的美貌了。”
“这样说来,一个女人并不是常有许多美貌好考虑喽。”
“不过,亲爱的,宾利先生一搬到我们邻里来,你确实必须去看看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