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杭州--沿着名人的足迹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地方文化,
品牌: 安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7060816
·条形码:978780706081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02年秋,安峰“沿着名人的足迹吃遍杭州”这个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孤山一叶周树人”被刊发于《杭州日报·城市周刊》的“美食”版上,我这个编辑除了每星期催他一声之外便无事可做,因为等来的必是好的,必是一字不用改的。他孤山一叶之后便一意孤行,一发不可收,真的就此通吃杭州。
写到如今,大概有六十多篇了,其中所涉杭州名人,古今中外,男女老少都有。他不仅悉知这些名人的生平、遗杭的逸事,而且专能知其口舌肺腑,羹汤之间见出名人们的性情。然而这还不够,杭州餐饮界的风吹草动安峰都了如指掌,大凡有新店,或老店出新菜,无论高下贵贱,他都闻风而动,闻香下马,将最时新的品鉴与名人们的食事有迹可循地呼应起来,如此打通古今,出入雅俗,变死为活,大费周章的事,他竟能周旋在千字之内!
作者简介安峰,他是个奇怪的人。他在工厂做过六七年,工作单调而辛苦,但是他喜欢美食的做派,似有执绔之风;他在电台做了十几年的主持人,但是他制作的节目一噱一笑,使他更像个艺员;他在广播,在屏幕上神采飞扬,但是他的业余生活简单乃至寂寞,青灯黄卷,一杯香茶而已。
他首先是个杭州人;所以,做了一些杭州方言节目,有“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西湖之声”的《开心十三点》、“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是个奇怪的人,他在工厂做过六七年,工作单调而辛苦,但是他喜欢美食的做派,似有纨绔之风;他在电台做了十几年的主持人,但是他制作的节目一噱一笑,使他更像个艺员;他在广播,在屏幕上神采飞扬,但是他的业余生活简单乃至寂寞,青灯黄卷,一杯香茶而已。他是谁?知道“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西湖之声”的《开心十三点》吗?他就是“杭州佬”安峰!让我们就随着他“吃遍杭州”!
目录
洪异一曲酒旗风/4
“蓑衣饼”东坡意/7
陆游的酸菜鱼/10
眉公遗韵“秋雪庵”/12
“金衙庄”外龚自珍/15
葵巷深处袁子才/18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洪异一曲酒旗风
“明朝未必春风在,更为梨花立少时。”这是洪异的诗句,说的是要及时行乐,勿虚掷年华,折枝空叹。不妨说,这是他沉痛的自叹自嗟。洪异虽有剧作《长生殿》,传之后世,但是,纵有十部传世之作,如何能抵消他当年活生生的沉痛与无奈?有了当下的乐趣,伸手便捉,不需犹豫,洪大师对此自有心得。洪异早年家在庆春门,读书在南屏山,落魄时避居陈衙营(今宝善桥一带),写作《长生殿》则在当年昭庆寺,他的足迹,遍布杭城。为那一部《长生殿》,三易其稿,他苦中作乐;为那日常生计,~日三餐,他苦不堪言。因无功名在身,故无富贵逼人。别人三十而立,他呢,年近三十,居然穷窘交迫,以至断炊的地步,不得不上京城谋生。熬到了四十来岁,弄出了~个《长生殿》的本子,在士人笔下传抄,在贵人公馆里传唱,的确得意得很,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康熙的皇后董氏过世,照规矩“百日不作乐”,偏偏有一个戏班子,在这百日之内,居然破戒开唱,触动了时忌,洪昇因此被革去监生,功名之路,至此断绝。他的酒瘾,自然更大了。
在陈衙营栖身之时,洪异杯酒只影,郁郁寡欢,可是诗句穷愁而后工,益发哀哀动人:“叠嶂青三面,垂杨缘半村。花飞羁客泪,春动别时魂。”据说,嗜酒之人,并不在乎菜肴好坏,要的只是醺醺然,陶陶然,浮一大白,抵半世尘梦之妙境。如果抛开借酒浇愁,专求饮酒之趣,那么,饮酒的地点、气候,都有讲究。古人云,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饮地,宜选花下竹林,高阁幽馆,画舫荷亭;饮时,宜选新绿,宜选雨霁,宜选新月,宜选晚凉。那么,酒肴何者为佳?按杭人的经验,有两种极端,可备选,一是臭到极致,一是香到无言。
臭,如臭冬瓜、臭豆腐一类,因其霉臭难挡,刺激器官,抖擞精神,可下酒;香,如花生米、五香牛肉一类,珠圆玉润,温香袭人,亦是下酒菜。在今日宝善桥边“宝善村”,那两样极臭极香的物事,我倒是都寻到了。极臭,浇过红油的霉干张,霉成糊状,霉得不思悔改,可称下酒绝品。如经冷冻,清冽寒牙,风味更趋特殊。极香之物,是中西合璧的“小笼牛肉”。西人喜吃牛肉,直做横做,用心良苦,“宝善村”中西合璧,别出心裁,拿了蒸小笼包子的笼屉,垫上清香荷叶,蒸时浇过一点黑椒汁,端将上来,只觉是:满面烟霞方湿润,肩香雾正轻挑。只因肴色浓如酒,醉遍天涯无尽头。
宝善桥落成,是在乾隆二年(1738年)的事,此时洪异早已魂归逝波,做了康熙年间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