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译制概论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影视译制概论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影视,影视技术与教程,
  品牌: 麻争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页码:32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10855123

·条形码:978781085512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译制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媒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态。译制或者说影视译制,是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加工转换的艺术活动。“译术”的行为不只是翻译或配音的事情——固然他们至关重要,而是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创作过程。本书立足于我国译制片的生存与发展,运用语言学、翻译学、传播学、跨文化交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译制片的历史与现状、译制过程各个环节以及有关译制片的观念和认识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试图说明译制片存在的哲学依据、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回答译制过程中诸如创作原则、文化策略、“译术”方法、译制研究和批评等基本问题,并努力搭建关于译制片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认知模式。

作者简介麻争旗,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10月生。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国际新闻方向法学硕士。自1991年以来,为中央电视台“正大剧场”、“国际影院”等栏目翻译电影、电视居五十多部,电视连续剧、系列片六百余集,其中《失踪之谜》、《居里夫人》双获国国优秀译制片“飞天奖”,并受到李岚清同志的高度称赞。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近几年来在《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翻译存在文化审美”和“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思考”获广电总局优秀论文二等奖,“二度编码”一文获2003全国传播学论坛优秀论文奖。现为广电总局“影视译制研究”科研立项主要负责人,译著有《媒介事件》、《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越文化障碍:传播的挑战》等。

编辑推荐在看外国大片时,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惊讶,里面的各种人物讲的中国话是那么标准、规范,说出的至理名言让人回味无穷,告诉您,这就是译制艺术的魅力所在。本书就为您讲解外国影视片是怎样转化成您能欣赏的作品的。

目录

前言  

第一章 什么是译制片  

第一节 译制片的概念  

第二节 电影译制片  

第三节 电视译制片 

第四节 译制环节 

第五节 译制研究 

第六节 热点议题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译制片的属性和意义

第一节 译制片的本质和属性 

第二节 我国译制片存在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视译制传播学  

第一节 国际传播学  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学 

第三节 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译制研究  

第四节 媒介跨文化交流学 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二度编码论

第一节 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本质与规律

第二节 翻译家的使命  

第三节 翻译二度编码与心理语言学模式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译学、符号学与哲学解释学  

第一节 译语生成与二度编码 

第二节 译者主体与创造性叛逆 

第三节 译者身份与文化博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影视翻译审美论 

第一节 “译术”的策略 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艺术品格 

第三节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译制配音艺术论 

第一节 配音的概念

第二节 配音与配音译制

第三节 配音艺术创作 

第四节 配音演员的素质  

本章小结  

第八章 专题片译制

第一节 专题片的概念

第二节 专题片译制

第三节 编译者的“译术” 

本章小结  

第九章 影视译制批评论  

第一节 译制片批评论 

第二节 译制片批评作品鉴析 

本章小结  

附录 我国译制片的历史与现状

一 我国电影译制片历史综述  

二 我国电视译制节目综述 

三 译制节目与观念变迁 

后记 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