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戏剧,京剧艺术,
  品牌: 吴小如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1986年

·ISBN:7101006493

·条形码:978710100649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编辑推荐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不反对演员创建新流派,但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考验,功到自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对观众施加外部影响(即不要求通过艺术实践给人以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这本小书中除了综说京剧老生各个艺术流派之外,还附录了几篇近年来谈戏曲的文章。总称之为“附编”。有的做为正文的补充,有的则属于回忆录性质,当然也表达了我对京剧艺术的一贯看法。

目录

浅议京剧流派的继承和发展(代序)

自序

一 说谭派形成以前和与谭派同时形成的老生流派

二 说谭派

三 说余派

四 说余派补 附录二

五 说言派

六 说言派补

七 说高派

八 就马派 附录二

九 说麒派

十 综说之综说

附记

校后附记

再版附记

附编

读《红毹纪梦诗注》随笔

附:《读》订补

我从贯大元先生问业始末

——纪念贯老逝世十三周年

看昆曲演出断想

关于《牡丹亭》的札记三则

试论《潞安州》的改编和表演

付印后记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