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2版)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综合,
品牌: 路德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7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040090570
·条形码:9787040090574
·包装版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1世纪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上述认识及近年教材使用情况反馈,作者对《普通写作学教程》进行了再次修订,使教材更具时代精神,更具可教性、实用性。全书分总论、专题训练和文体写作训练三部分,分别从总体上、写作过程各环节以及常用各体文章写作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普通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各章均配有写作训练题,便于教学使用。本次修订还新增“网上检索”一节,阐述了电子计算机在某些写作环节中的应用。
《普通写作学教程》既可作各类高校各专业通用写作课教材,也适宜机关或企事业干部、教师、文秘工作者及业余写作爱好者自学进修之用。
目录
修订二版前言
修订版前言
前言
总论
第一章文章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第二节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写作训练题]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第一节写作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写作的基本规律
[写作训练题]
第三章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
第一节作者的素养与能力
第二节作者的责任
[写作训练题]
第四章写作技巧
第一节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节写作技巧举要
第三节技巧的研究和学习
[写作训练题]
专题训练
第五章观察与采访
第一节观察
第二节采访
[写作训练题]
第六章检索与整理
第一节图书馆检索
第二节网上检索
第三节整理
[写作训练题]
第七章感受与审美
第一节感受
第二节审美
[写作训练题]
第八章分析与综合
第一节分析
第二节综合
[写作训练题]
第九章想像与联想
第一节想像
第二节联想
[写作训练题]
第十章立意与选材
第一节立意
第二节选材
[写作训练题]
第十一章思路与谋篇
第一节思路
第二节谋篇
[写作训练题]
第十二章叙述、描写与说明
第一节叙述
第二节描写
第三节说明
[写作训练题]
第十三章抒情与议论
第一节抒情
第二节议论
[写作训练题]
第四章语言的积累与锤炼
第一节语言的积累
第二节语言的锤炼
[写作训练题]
第十五章起草与修改
第一节起草
第二节修改
[写作训练题]
文体写作训练
第十六章消息
第一节消息的含义、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消息的分类
第三节消息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十七章通讯
第一节通讯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通讯的分类
第三节通讯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十八章报告文学
第一节报告文学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分类
第三节报告文学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十九章散文
第一节散文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散文的分类
第三节散文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二十章思想评论
第一节思想评论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思想评论的分类
第三节思想评论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二十一章文艺评论
第一节文艺评论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文艺评论的分类
第三节文艺评论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二十二章杂文
第一节杂文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杂文的分类
第三节杂文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二十三章学术论文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分类
第三节学术论文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第二十四章科普说明文
第一节科普说明文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第二节科普说明文的写作
(写作训练题]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世纪刚刚结束,回顾上一世纪当代写作学蓬勃发展的过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欢欣鼓舞。半个世纪以来,当代写作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前30年,即1949年至1980年为第一阶段;后20年,即1981年至世纪末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写作学著作,内容多为主题、题材、结构、表达、语言、文风等“8大块”。中国写作学会(成立时叫写作研究会)的成立,在当代写作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70年代后期,写作学家已开始酝酿对写作学研究的现状和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改革,1980年底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无疑对这种改革是一次巨大的推动。在写作学会的推动下,80年代初期,写作学研究终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这一飞跃表现在由介绍文章知识发展到研究这一实践活动本身;由以研究本体(文章)为主,发展到以研究主体(作者)为主的主体、客体、本体、受体的综合研究。
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作者是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生活是客体,文章是本体。研究写作,必然要研究客体所具有的特点、意义;研究主体是如何工作的,研究思想、生活、情感是如何转化为文章的,研究生活美是如何转化为文章美的;研究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文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把文章的作用、影响等因素考虑进去,还应研究读者(受体)。只有把对主体(作者)、客体(社会生活)、本体(文章)、受体(读者)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解释某些很难解释的写作现象,也才可能科学地总结出写作规律。研究上的飞跃必然带来著作上的丰收,80年代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专著、教材就是明证。
文摘(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并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它自始至终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想像起着特别突出的作用,是作者创作文艺作品的主要方式和心理活动。
逻辑思维亦称抽象思维。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而进行的抽象思维活动。它的特点与形象思维相反,是一种舍弃具体形象的思维,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通过科学的抽象,揭示出一般、本质、必然,飞跃到理性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理论。
灵感思维又叫顿悟思维。灵感指的是人们在专注、紧张的思考中,因偶然受到有关事物的启迪,使思考者思路顿开,豁然开朗,从而突然产生出某些新想法、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它是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在写作中,灵感是指作者突然出现的文思如潮、豁然贯通,以及突然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的心理现象。灵感能使作者迅速捕获到一个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或最佳的构思。它的特点是以突如其来的思维方式使问题得到澄清,具有顿悟性。就其思维方式讲,它仍然离不开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灵感的突然而至,能给作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和思维成果,可是,灵感不可预期、无法等待。灵感是在实践中萌发的。只有孜孜不倦的人,灵感才会去叩他的门环。
在上述3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向作者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求异思维,它有助于作者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有所发现和创新,从而写出具有创造性和新鲜感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