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地理学理论,
  品牌: 李孝聪著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0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301078021

·条形码:978730107802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是为北京大学课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编写的教材。以中国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地理环境制约下,水陆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本教材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区的划分来讲授区域历史地理。(1)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接口”。因此,我们期望这门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媒体推荐�

编辑推荐�

专业书评�

目录

导言: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北地区:甘、宁、青、新

第一节 中国的内陆腹地——气候、地貌与水系

一甘肃省自然地理环境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

三青海省自然地理环境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

一丝绸之路东段

二丝绸之路中段

三丝绸之路西段

第三节 区域经济开发、人地关系与城镇分布的地带性

一 西北区域经济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关分析

二 西北地区城镇的地带性分布

第四节 西北内陆的多元民族文化

一西北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

二 西北地区的文化景观——石窟

第二章西南地区:川、渝、滇、黔、藏

第一节“盆底”与“屋脊”

一 不同地理单元的组台

二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二节 川陕交通、“藏彝孔道”与西南边陲之路

一 川陕交通

二 藏彝孔道——川甘交通

三 巴蜀通西南边陲之路

四 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

五 藏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线及其特点

第三节 西南经济开发、中心城市与政区之变

一 秦汉时期对巴蜀与西南夷地区的经略

二 唐宋时期西南的区域开发和中心城市

三 南诏对云南的开发和城市布局的影响

四 元明清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城镇的发展

五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第四节 阶梯式的居住景观与民族文化区

一 西南地区文化的时空变迁

二西南历史民居文化地理

第三章 中原地区:陕、晋、冀、鲁、豫

第一节 黄土的侵蚀与堆积

第二节 崤函之险、“太行八陉”、中原的陆驿与运河

一关中东出的孔道——崤函、潼关道

二秦晋交通与太行八陉

三黄淮海平原的陆驿

四 中原的运河

第三节帝都之薮

一先秦时期的王都

二历代中原都城

三 黄淮海平原城市的地域分异

四运河城市

第四节 中原地区文化的地带性

一 陕西文化的地带性

二晋南和代北

三豫东与豫西

四 齐鲁文化的分异

第四章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皖、苏

第五章东南沿海地区:浙、闽、台

第六章岭南地区:粤、桂、琼

第七章东北地区:辽、吉、黑

第八章北亚蒙古草原地区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

文摘�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