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效益研究(以当代中国立法为视角)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立法效益研究(以当代中国立法为视角)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理论法学,法理学,
  品牌: 汪全胜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801821653

·条形码:978780182165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汪全胜,男,1968年生,安微桐城人,法学博士,安微省高等学校科带头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系副主任。1952年安微师范大学政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安微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立法学。

出版专著《立法听证研究》,译著《法理学》第三卷、《世界议事规则》,参编《知识经济与法律》、《中关 村立法研究》等。主持多项省厅级课题。如安微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立法的效益问题研究》等。发表不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一、立法效益研究的必要性

二、立法效益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

三、立法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品

四、立法的供求关系及其均衡

第一章 立法效益价值观

第一节 我国现行立法弊端审视

一、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主要弊端:高成本、低效

二、我国现行立法高成本、低效益原固探析

三、扭转我国立法高成本:低效益现状的对策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的“效益观”及其对我国立法的

— 启示

一、法律与经济学的结合:法律经济学

二、法律经济学的“效益观”

三、法律经济学“效益观”对我国立法活动的

启示

第三节 立法效益价值

一、效益原则的提出及其价值规定性

二、立法的多元价值与效益价值

三、立法效益之实质以及价值之实现

第二章 立法效益构成要素之一:立法成本

第一节 立法成本构成及种类

一、立法成本构成

二、立法成本分类

第二节 立法成本冲突

一、立法的社会成本及其评价

二、立法成本冲突情况下的立法表现

第三节 立法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一、影响立法成本的主要因素

二、降低立法成本的对策

第四节 立法成本目标的测定与管理

一、土法成本真标及其测定

二、立法成本目标的管理

第三章 立法效益构成要素之二:立法收益

第一节 立法收益概念

一、收益及其相关概念

二、法律效率、立法效率与立法收益

三、法律效力、法律实效、法律效果、立法效果与立法收益

四、法律收益与立法收益、法律效益与立法效益

第二节 立法收益的内容

一、立法的时间收益

二、立法的经济收益

三、立法的杜舍收益

第三节、立法收益评价

一、立法收益评价的原则

二、立法收益的评价标准:立法目的

三、立法收益评价方法

第四节 立法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一、制约立法收益实现的内在因素

二、制约立法收益实现的外在因素

三、提高立法收益的法律对策

第四章 立法效益的实体要素:立法机制

第一节 立法机制概念

一、立法机制的界定

二、立法与立法机制

三、立法体制与立法机制

第二节 立法机制的发生过程

一、立法的生发过程

二、立法的准备过程

三、立法的形成过程

四、立法的实现过程

第三节 立法机制与立法成本的互动关系小

一、立法成本是立法机制发生的成本

二、立法机制对立法成本的影响

三、立法成本目标控制下的立法方案的选择

第四节 立法机制与立法收益的互动关系

一、立法机制对立法收益的影响

二、立法收益最大化目标与立法机制的完善

第五章 立法效益的实现:立法收益与立法成本之比较

第一节 立法效益概念及构成

第二节 立法成本与立法收益的关系

第三节 立法效益的测度

第四节 实现立法效益最大化的实践构想

……

第六章 立法效益最大化:立法制度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