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作品集1:学术与政治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韦伯作品集1:学术与政治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综合,
  品牌: 韦伯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563345264

·条形码:978756334526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韦伯作品集1:学术与政治》收入韦伯最著名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这两篇演讲,是韦伯去世前不久,在战争与革命因袭下的德国“新”文化的重镇慕尼黑发展的,是20世纪思想的最重要文献。韦伯总摄他一生学术、思想、道德与政治的关怀,通过历史与社会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道德价值层次上的批判反省,就学术知识与政治行动的性质、条件和限制,提出冷酷的界定和慷慨的呼吁。它们让读者沉痛地认识到近代人处境的艰难,也迫使读者用“英雄伦理”的态度,在“平实的眼前工作”中,把握住关系到人性尊严的一线希望。

作者简介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作为欧洲文明之子,韦伯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思想可谓博大精深,现代对他的研究也越来越热

媒体推荐序言

作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韦伯,其名声为中文读者所知晓远比马克思和涂尔干要晚。马克思的名字随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的炮声即已传到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并列以全集的形式由官方的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作为国家的信仰体系,其影响可谓家喻户晓。涂尔干的著作最早是由当年留学法国的许德珩先生(《社会学方法论》,1929年)和王了一(王力)先生(《社会分工论》,1935年)译介,首

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两部著作的引入不仅使涂尔干在社会学界闻

编辑推荐一个和马克思、涂尔干齐名的社会学者,一部博大精深的社会学作品,一种曾受到社会遮蔽的社会学观点,在这里显现了。《韦伯作品集1:学术与政治》作者是作为社会学古典理论奠基人之一的韦伯,其名声为中文读者所知晓远比马克思和涂尔干要晚,他的理论侧重从主观意图、个人行动去探讨对社会的理解、阐释的进路也少为人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现代韦伯热的兴起也不是偶然的,他特立独行的见解以及他对作为一种理性的劳动组织之现代资本主义的论述,对国人的思考或许有某些启发。

目录

序言

增订版序

译例

《韦伯作品集》导论

第一章 韦伯小传

第二章 韦伯的政治关怀

第三章 韦伯的学术

学术与政治

导言 价值中立与责任伦理——韦伯论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章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第二章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附录

第一章 韦伯两篇演讲发表的日期

第二章 韦伯论学者与政治家

第三章 韦伯论帝国总统

译名对照表

索引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政治的事务被具有“官僚心态”(Beamtengeist)的人把持,在韦伯眼中有着严重后果:它造成大家无心公开论政而没有人愿为政治决定负责。因为官僚或公务员的养成,并不被教导要在政治上有独立信仰并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他们的最高美德乃是对于机关的服从义务,抑己以任事,并且就算上级命令违背了他个人的信念,他仍须坚持忠于职守的(Amtstreuepflicht)。官僚不适于处理政治的理由并非所学的技能有何问题,而毋宁是他们价值取向的关系:为使行政得以发挥确实效力,他们必须“依事理来管理”(sachlich zu vcrwalten)。由于惟有当他们“超越党派”时方能做到这个原则,但这实际上代表着“置身于权力斗争之外”。因此,韦伯认为官僚的职责正止于真正的政治任务开始之处:提供领导并对领导原则负起个人责任。这样的任务只能由“在政治斗争中学习到权衡公开言论的后果,并有着主要是一个领袖政治家的责任感,而非仅是奉公守法却有着唯唯诺诺之臣属感的官僚”来完成。官僚行政人员与政治家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官僚要学习即使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亦须服从于外加的规章,忠于他人之事;政治家则必须学到如何将他视作应尽义务的事项完全承担下来,并为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l2 理知化的主要意义] 学术的进步,是人类理知化(In—tellektualisierung)过程的一个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此一过程已持续数千年之久,可是到了今天,流行的风气却是用极其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它。

关于由学术(Wissenschaft)和以学术为依据的技术所孕育的理知主义合理化Rationalisi- erung)趋势,让我们先来澄清一下其现实含义。它是不是表示,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对于自身的生存状况,都比一个美洲印第安人或一个霍屯督人(Honentot)知道得更为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搭乘电车,对车子为什么会前进一无所知,除非你是专业机械师;而且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我们只要知道电车行驶有一定规则可循,据以调整我们的行为,那就够了。至于这样一个会走的机器是怎样制造的,我们并不知道。相形之下,未开化的野人对他的工具的了解,是我们比不上的。今天我们在花钱的时候,为什么用钱可以买到东西——并且买的东西有时多、有时少?这个问题,我敢打赌,如果听众中有学政治经济学的同事,大概每一位都会提出不同的答案。可是野人知道,为了得到每天的食物,他必须做些什么事,什么制度会帮助他达到这个目的。因此,理知化与合理化的增加,并不意味人对他的生存状况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