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新一轮“赶考”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大国策:新一轮“赶考”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
  品牌: 唐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3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089075

·条形码:978780208907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国策:新一轮“赶考”》是《大国策》丛书之一。丛书共四十多册,荟萃学者五六百人,其主题集中于大国之路和强国之鉴。我曾经主编《大国》学术丛刊,对于现代国家的法政建设有自己办刊的思考,今受嘱谈点感想,权且作为导言。

编辑推荐《大国策:新一轮“赶考”》:1949年中共中央迁进北平,毛泽东喻为“进京赶考”。60年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第二次“赶考”,考题有二如何化解治乱兴亡“周期律”?如何在日益多元的环境中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两个考题没有标;隹答案,在世界政治发展中没有先例可鉴,解题思路寓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之中。

寻租性腐败是腐败现象中危害最大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大量的制度租金,而且租金不高,腐败分子可轻而易举地完成某种交易。制度创新、权力制衡能够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让腐败分子不敢腐败、不能腐败、腐败不起。腐败并非只是道德和教育问题,更是制度设计和执行问题。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制度整合发展: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使命与战略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节流与开源

法治政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

政府何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定位、状态与类型

从改革的三次争论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奏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政府官员规模

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

中国政府规模增长及其原因

“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

从“分管”到“辅佐”:中国副职问题

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

过程防腐:制度反腐向更深层次推进的重要途径

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

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及其制度设计

党政干部“逆淘汰”现象透视及矫正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内地国家与社会关系

政治变革的社会风险

资源性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

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

市场条件下中国的阶层分化与劳资冲突

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

……[看更多目录]

序言《大国策》丛书,旨在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读者提供一份思想的盛宴,为治国理政者提供一份决策参考。丛书共四十多册,荟萃学者五六百人,其主题集中于大国之路和强国之鉴。我曾经主编《大国》学术丛刊,对于现代国家的法政建设有自己办刊的思考,今受嘱谈点感想,权且作为导言。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大国,这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我们的自然禀赋、人口规模、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人文风情,等等,都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不等于强国,更不等于优良的法治之国。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如何从内政上厘清一个大国与强国之间的本质性不同,在外交上构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责任关系,需要我们有一双“法眼”。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于古代,古代王朝政治的国家治理经验,例如被某些学者所褒扬的“德治”、“峻法”,以及“朝贡体系”,等等,在当今世界,已经失去了原初的功能和效用,现代社会迫使我们建设一个新型的国家,即法治国。一个社会犹如一个活的生命体,法治是其中的骨骼和精髓,其他的所谓国之“大”者,不过是一堆肉泥而已。

文摘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具有双重角色:领导的角色和执政的角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责任以及中国国家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共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来自其领导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是以领导力量的角色而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力量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其人口规模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发展压力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样的国家进行国家建设,全面迈向现代化,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中国的社会性质、政治体系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必须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领导的合法性,其根本是拥有雄厚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被最广大的社会力量所认同;其二,纲领的科学性,其根本是党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纲领既先进又可行,能够产生实际的社会发展效应;其三,组织的整合性,其根本是党的各级组织不仅能聚合党员而且能聚合社会,从而通过党系统的组织网络体系将国家与社会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四,制度的合理性,其根本是党自身拥有一套先进的制度体系并得以有效运行,保障党的领导拥有强大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制度能力。

显然.构成党的领导力的这些要素不可能在党的空间形成,其中的不少要素必须在国家和社会的空间中完成。从这个角度看,党的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党自身努力实践、不断奋斗所获得的,而这种实践与奋斗的根本前提就是党时刻保持与国家、社会的有机互动,并保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也就是说,党要对国家、对社会保持强大的领导力,就要保持党对国家、对社会来说始终是一个先进的因素和先进的力量。为此,党就必须在自我建设中把保持其先进性的建设放在首位。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党一旦落后于社会发展,就无法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先进因素和先进力量,也将在国家领域中失去其原有的先进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