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中国外交,
  品牌: 沈志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1187703/9787501187706

·条形码:97875011877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

作者简介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斯大林与铁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和《中苏关系史纲》(新华出版社2007年)等。

编辑推荐《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逐步靠拢:斯大林时期之一(1948—1949)

一、战后苏联对华方针的调整

二、援助中共的第一批苏联专家

三、林彪要求苏联派遣更多的专家

四、斯大林的犹豫和拖延

五、刘少奇带领大批高级专家回国

第二章 缔结同盟:斯大林时期之二(1949—1953)

一、关于苏联专家来华工作条件的谈判

二、中国急需大量苏联顾问和专家

三、他们是中国人最好的老师

四、与苏联专家的矛盾和意见分歧

五、对苏联专家是如何派遣和管理的

六、毛泽东号召全面向苏联专家学习

第三章 共度蜜月:赫鲁晓夫时期之一(1953—1957)

一、赫鲁晓夫努力调整对华方针

二、苏联专家大规模来到中国

三、苏联专家的实际待遇和工作条件

四、与苏联专家的友谊和矛盾

五、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

六、派遣和聘请专家方针的微妙变化

第四章 走向分裂:赫鲁晓夫时期之二(1958——1960)

一、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平静和暗流

二、中苏正面冲突与专家政策的调整

三、在“大跃进”浪潮中的苏联专家

四、苏联专家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五、赫鲁晓夫宣布全面撤退苏联专家

结论

征引和参考书目

来华苏联顾问和专家名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关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后期还有周恩来)访苏的情况及其结果,目前披露的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已经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录也有不少见诸书刊。据此,学者们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上搞清了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笔者以为,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处理1945年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斯大林与毛泽东持有根本不同的立场和主张,尽管他们一直没有明言——甚至在毛泽东起程前的一再追问下,斯大林都不愿意明确表态。毛泽东希望废除1945年条约而代之以新条约,斯大林则宁愿维持原有条约。这个矛盾在毛泽东来到莫斯科以后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回避了。双方交锋和较量的结果是斯大林作出了让步——他同意让周恩来到莫斯科来谈判和签订一个新条约。然而,在签订一个什么样的新条约这个实质问题上,莫斯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条约草案,却是要保留1945年条约的基本内容,以维护苏联的既得利益。经过双方的艰苦谈判,斯大林再次作出让步,特别是在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和大连的协定上,基本采纳了中国提出的方案。

斯大林之所以一再作出让步,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亚洲外交的牌局中,莫斯科手里的底牌只有一张,那就是必须使其东方邻居中国采取与苏联结盟的立场,至少也要奉行亲苏的政策,否则不足以保证苏联东线的安全。而在斯大林看来,毛泽东手中至少有三张牌,北京既可以倒向莫斯科,也可以采取中间道路,甚至可能被迫与美国拉上关系。尽管从内心讲,中共也知道必须依赖苏共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毛泽东能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表示要屈服于莫斯科压力的情况下,坚持己见,力挽狂澜,除了他的性格使然,恐怕也是看清了斯大林的心思。总之,斯大林无论如何是不能让毛泽东败兴而归的。

从总体上讲,中苏最高领导人会谈的结果对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中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在亚洲的安全和战略利益得到了保证,而中共的新政权也在苏联的庇护和援助下有了保障。正是在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中苏同盟的确立,导致了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理由很简单,如果说在1947—1948年,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集团对抗为标志的冷战,仅仅表现为美苏在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对峙,那么此时,由于中国加入了苏联集团,社会主义阵营在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美苏两大集团对抗在东方的缓冲地带已不复存在,冲突的前线已经推至太平洋的亚洲大陆沿岸。

从国家主权和利益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