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遗韵大梦敦煌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丝路遗韵大梦敦煌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李继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26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3236235

·条形码:978750323623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用死记硬背与历史课肉搏的学生时代,“丝绸之路”混在一堆久远的年代、人物、事件之中,属于很少有的让人不觉得枯躁乏味的词。这个词足以促使一个未曾出过远门的少年,萌发对遥远的猜度与向往,用幻像和彩笔在不是试卷的那张纸上,为这个词作出了许多不需老师打勾打叉的解释。

对于旅游推荐类的“人生必游”的某某地方,总有一种忐忑的敬畏感。而丝绸之路,自然也该是一个人一生必须走一游的。当旅行成了间歇发作的一种神经质后,反倒对丝路之旅一拖再拖。很难说清这是种什么心理,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积淀来与丝绸之路交流,或是害怕梦圆后的失望或失落,抑或只是觉得最精彩的只适合用来最后压轴?

作者简介李继勇,贺泽劲:夫妻档旅行作家。李继勇,生于江西新余,现供职于纪检监察部门。贺泽劲,生于重庆,现为边走边写的“游民”。多家旅游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者,著有旅游书十余本。近年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的国外自助游指南,策划、撰写了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和行走方式而特制的《俭游天下》丛书,目前已出版《柬埔寨》、《越南》、《尼泊尔》、《老挝》等书。

目录

第一章 丝路花雨

丝绸之路的千年沧桑

丝绸之路的由来和线路

化干戈为玉帛的“对话之路”

丝路人文

丝路览胜

走进丝路

第二章 大梦敦煌

敦煌,走进梦幻的入口处

全景敦煌

玩转敦煌

第三章 敦煌研究

石窟:石头凿出的艺术圣殿

石窟星的人物

敦煌石窟艺术

走迸莫商窟

探秘洞窟:敦煌的极致,典藏莫商窟

第四章 回望敦煌

嘉峪关:雄关漫道真如铁

酒泉:葡萄美酒夜光杯

张掖:祁连山下的塞上江南

武威:今夜,我在凉州

兰州:枕着黄河的涛声入梦

第五章 西出敦煌漫行天下

西出西出阳关

玉门以北

第六章 回眸长安

羲皇故里:天河注水的陇上江南

西安:秦风汉韵,沧桑长安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丝路遗韵大梦敦煌

丝路遗韵大梦敦煌

第二章 大梦敦煌

敦煌,走进梦幻的入口处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

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丝绸之路的繁华、佛国净地的瑰丽、边关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烟的悲怆、起起伏伏的沧桑、沙漠蜃景的缥缈、鸣沙山与月牙泉世代厮守的浪漫……诸多闪动梦幻色彩的表情,穿透历史的苍茫,赋予敦煌的,只能是一种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这个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历史大气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头扎进历史的漫漫黄沙,另一头伸入每个人的梦想。没有楼台烟雨,只有关河冷落;虽然风沙肆虐,却有飞天曼舒广袖的曲雅;质朴和高贵,雄放与精美,在敦煌绽放出绚丽且魅惑的奇葩。

对东方人而言,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因为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敦煌几乎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走近它,依稀能听见辉煌与失落交织的文化音符,窥视到历史与现实叠加的璀璨星空;循着它,我们便走进了一方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圣地,一处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殿堂,一个欲望与信仰辉映的精神家园,一场醉了千年也不愿醒来的大梦。

以敦煌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早已声名远播、经久不衰。对不少人而言,敦煌是一部电影,叫《敦煌》;敦煌是一部歌舞剧,叫《丝路花雨》……

有过太多文艺作品,把敦煌用作了背景。敦煌,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或许有着点石成金的魅力。而以敦煌为载体的各种艺术,将敦煌这个名字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底。所以,在一些大都市里,不经意地看到“敦煌咖啡屋”、“敦煌酒吧”之类的招牌,嘴角便似乎溢出了一丝后现代的反讽,这个黄沙漫漫的西北小城的名字,不露声色地,竞被红尘滚滚的大都市视为时尚前沿、文化品位的象征了。

后记在用死记硬背与历史课肉搏的学生时代,“丝绸之路”混在一堆久远的年代、人物、事件之中,属于很少有的让人不觉得枯燥乏味的词。这个词足以促使一个未曾出过远门的少年,萌发对遥远的猜度与向往,用幻像和彩笔在不是试卷的那张纸上,为这个词作出了许多不需老师打钧打叉的解释。

对于旅游推荐类的“人生必游”的某某地方,总有一种忐忑的敬畏感。而丝绸之路,自然也该是一个人一生必须走一走的。当旅行成了间歇发作的一种神经质后,反倒对丝路之旅一拖再拖。很难说清这是种什么心理,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积淀来与丝绸之路交流,或是害怕梦圆后的失望或失落,抑或只是觉得最精彩的只适合用来压轴?

大概没哪条路,能像丝绸之路这般勾起人们的历史深邃感和迷茫感。在我们看来,在丝路的那一端,等待着的是历史——被风化、被侵蚀却依然顽强呼息着的历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在《故乡》中的这段话的确经典。丝绸之路也不例外,这条鼎鼎大名的路,其实也是走出来的——等真的踏上了丝绸之路,想到这点多少还有些沮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