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新文学史科丛书)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新文学史科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现代,综合,
  品牌: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20068448/9787020068449

·条形码:978702006844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文学史科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是20世纪若干文人在政治风涛中辗转颠簸之境况的真实记录。记录行址罹祸者本人,或其家人、朋友、同事……文人罹难在中国自古以降屡见不鲜。

编辑推荐都是亲历者。《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是亲历者不堪回首的往事回忆。

目录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陈为人

被举报的材料:聂绀弩关于“写中间人物”的一些言论/寓真

我在劳改队见到的潘汉年/钟叔河

阅读冯雪峰/许觉民

回忆母亲丁玲——在一九五七年前后/蒋祖林

“丁玲事件”之我经我见/徐光耀

孟超《李慧娘》冤案始末/穆欣

“周扬一案”……/黎之

没有忘却的记忆——回忆我的父亲胡风/晓谷

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口述黄华英整理

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梅志

试叩命运之门——关于“三十万言”的回忆与思考/绿原

我记得的路翎——为他逝世十周年而写/绿原

丹心白花铁骨铮铮/晓风

附录:《可以被压碎 决不被压服》/阿垅

萧也牧之死/张羽

我和王实味/雪苇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丁玲

萧军在延安/王德芬

……[看更多目录]

文摘“1955年的夏天,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题目是检查《文艺报》。按说,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工作检查,也属正常范围。当时《文艺报》的主编是冯雪峰同志,可是对《文艺报》的检查,重点却是副主编陈企霞。检查会开成了批判会,从批陈企霞工作作风粗暴,待人接物有问题,转到批他闹独立王国,拉帮结伙进行反党活动。从陈企霞身上又扯到了丁玲身上。当时丁玲还在乡下,于是就发电报把她叫了回来。她一回来就变成会议的重点了,也是批评揭发她闹独立王国,拉帮结伙进行反党活动。说《文艺报》和文研所就是丁玲把持的两个宗派团体;说她经常向学生们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大力宣传‘一本书主义’,说只要有了一本书,就有了一切;说她从不提这是党的事业,而是处处突出个人,为个人树碑立传;还揭发出她在礼堂里悬挂自己的大幅照片;还说她经常散布对周扬同志的不满等等等等。”

马烽说:“如果我当时只是听会,一句话不说,也许就没我的事了。我当时有点不识时务,觉得自己毕竟是文研所的支部书记,明明知道这话不符合事实,沉默就等于认可。我有责任澄清当时的实际情况。一天下午,我忍不住就发了言。我说文研所开办前,我就向丁玲同志提过建议,我觉得自己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文学素养,最好是能到像延安鲁艺文学系那样的单位学习两年。当时新成立的文化部正在创建戏剧学院、音乐学院,并把原来的北平艺专改名为美术学院。文协为什么不可以办个文学院呢?我把我的想法同田间、康濯同志谈了,他们也有同感。后来我们又向当时主持文协工作的丁玲同志讲了。她说她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她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大都是战争时期根据地土生土长的青年作者,都是要求能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她已经在主席团会议上提出来了,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仅靠文协的力量是不可能办到的。她打算向中宣部领导正式汇报,争取能够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