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钥匙

分类: 图书,小说,外国,现当代小说,欧洲,俄国,
品牌: 左琴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42629387/9787542629388
·条形码:978754262938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幸福的钥匙》这部令人“怦然心动”的经典作品中,作者运用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对自己从青春期起就身患抑郁症进行了精神分析,探讨了和自己同病相怜的肖邦、果戈理、福楼拜等世界名人的心理痼疾,并用生动有趣的纪实小说笔法,对人的理性如何战胜死亡、痛苦和衰老等崇高命题进行了思考。左琴科认为,就像“一次恋爱失败后就怕谈恋爱,一次流产后就怕受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许多引起人们痛苦和烦恼的因素都是因为某种可怕的条件反射,为了消除这些造成不幸的原因,他要交给人类一把“幸福的钥匙”。在前苏联,左琴科是一位同果戈理、契诃夫齐名的"讽刺幽默大师"。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左琴科的名字家喻户晓,仅1926年一年,他就出版了选集17种,到次年总销量就逾495万册。正是左琴科那些"含泪的笑话",感动了广大读者。然而,从1943年开始,作者由于出版了这部奇书,却被视为异端,蒙受了十多年的厄运,最后在人格受辱和贫病交困中死去。忧郁症(Depression),也被称为“心的感冒”,在高压力社会中,几乎已成为最流行的精神文明病,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癌症、AIDS并列为21世纪最需要卫教预防,也最盛行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研究表明,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人患忧郁症,其中因为忧郁症所带来的身体疾病,甚至自我毁灭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而《幸福的钥匙》作者左琴科生动而翔实地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他自己如何追寻忧郁症的病因,并最终治愈的心理历程,给大家带来一把解除忧郁症的“幸福的钥匙”。
媒体推荐在您的作品中,我首次见到幽默与抒情笔调运用得如此和谐,这是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在我们讽刺文学不景气时,左琴科是位技巧娴熟的、最为驰名的大作家。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为什么您的名字人人都知道?为什么连性格抑郁的人,在听到这个名字时也会活跃起来?为什么人们拿怜悯的目光看待没听说过您的名字的人?
——一群莫斯科工人写给左琴科的信
编辑推荐《幸福的钥匙》是一部同契诃夫齐名的,“讽刺幽默大师”左琴科最经典的作品,这是一部给作者带来屈辱,却给读者带去幸福的“奇书”。
一部异端经典,被前苏联政府查封十余年,作者在屈辱中去世,尘封半世纪之久的灵魂的呼唤。
目录
楔子
我真是不幸,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
落叶萧萧
可怕的世界
日出之前
黑水滔滔
把门关上
老虎来了
危险的联系
“理性是祸患”
理性战胜死亡
理性战胜痛苦
理性战胜衰老
尾声
跋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译后杂谈)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早就想写这本书了。我的《重返的青春》刚一问世,即已萌生此念。我以将近十年的时间为这部新作收集素材,一直在期待战事平息,天下太平,以便能在我书斋宁静的氛围中坐下来写作。可是这样的氛围没有出现。相反,德军的炸弹两度在我这些素材附近爆炸。石灰和砖块纷纷落到放着我手稿的公文包上。火焰都要烧着我这些手稿了。我至今惊讶不已,这些手稿怎么会保存下来的。
我所收集的素材随我一齐乘坐飞机,由被围的列宁格勒出发,飞越德军的火线。
我携带了二十册沉甸甸的记事本。为了减轻它们的重量,我撕掉了布皮封面。可它们仍有八公
文摘我真是不幸,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
我真是不幸,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
啊,真是可悲!躲开灿烂的阳光,
到监狱里去寻找欢乐的地方,
凭着一盏孤灯的光亮……
我一回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就感到惊讶,我那时怎么会那么忧伤,那么多愁善感。
最美妙的青年时代竟涂上了黑漆。
我在童年时从来没有这样郁郁不乐过。
可是刚一步入青年时代,一种无与伦比的莫名的愁思就如阴云一般笼罩着我。
我想生活会给予我欢乐的,便竭力去接近人们,寻找朋友、爱情、欢会……然而我并没有在其中找到丝毫慰藉。
一切到了我手里就黯然失色。忧郁寸步不离地跟踪着我。
我真是不幸,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
可我当时只有十八岁,自以为找到了解释。
“世界是可怕的,”我那时这么想,“人是鄙俗的。他们的言行举止滑稽可笑。我可不是这种羊群里的羊。”
在我的书桌上方贴着索福克勒斯的四句诗:
崇高的天赋绝不会栖于凡躯
倘若你见到日光照亮寰宇,
啊,赶快登上归途,
回返太虚那亲切的故居。
当然我知道还有不少人持另外一种观点。对生活抱着乐观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态度。然而我瞧不起那些在生活的鄙俗、刺耳的音乐下兴致勃勃跳舞的人。这种人在我看来还处于野人和动物的水平。
凡是我在周围见到的一切,无不坚定了我的这种观点。
诗人写缠绵悱恻的诗,为自己的伤感而自豪。
“伤感袭上了我心头——它是我的圣母,是我白发苍苍的主母。”我反复吟咏这两句诗,只是记不起作者是谁。
我所倾慕的哲学家们对忧郁症的评价是敬重的。康德写道:“忧郁症患者具有崇高的感情。”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忧郁的气质有助于深刻思考,并伴随着才华。”
把劈柴添进我暗淡的篝火中的不仅仅是诗人和哲学家。说来也怪,在我那个年代,忧伤被认为是善于思考的人的特征。在我那个圈子里,大凡沉思的、忧郁的甚至厌世的人都备受尊敬。
简言之,我那时认为对生活持悲观态度乃是善于思索、感情细腻、出身贵族的人应当持有的唯一态度。而我正是贵族出身。
因此我认为我患有忧郁症是正常的,我的忧伤和某种程度的厌世正是我智能的特征。而且看来不只是我一人智能的特征。看来,是一切力求使自己的意识高于动物的意识的人的特征,是一切这种人的智能的特征。
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就非常悲哀了。然而看来的确是这样。在自然界中,优胜的总是粗糙的生物组织。粗鄙的感情,肤浅的思想总是无往不利。一切纤巧的东西都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