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地理学理论,
  品牌: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10054960

·条形码:977100549609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主要内容包括:“跨喜马拉雅”、西部高原的一种文化地理观、神话与旷野之路、阿里自然与人文旅程、普兰神山背后的隐秘、西藏影像:罗伟、收藏、阿里古格擦擦、传承、阿里康村、遗产等等。

编辑推荐《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是《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编写的,由《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出版。

目录

“跨喜马拉雅”

西部高原的一种文化地理观

神话与旷野之路

阿里自然与人文旅程

普兰神山背后的隐秘

西藏影像:罗伟

收藏

阿里古格擦擦

传承

阿里康村

遗产

“宣”舞

湿地

玛旁雍错湿地

道路

阿里道路

资讯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

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7月)

康村是藏文khang-tscn的汉语音译,作为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基层组织,《藏汉大辞典》对其的解释是:“寺庙中大体上依僧徒来源家乡地区划分而成的僧团单位。”阿里康村,顾名思义,就是以阿里籍僧人为主体的僧团单位。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中心,拉萨三大寺一向以高质量的经学教育吸引着藏区各地的僧侣。随着17世纪末甘丹才旺将阿里纳入西藏地方政府的版图,格鲁派的势力借助政权的力量在阿里强势扩张,在宗教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康村作为寺院中的基层组织。扮演着传承通畅的枢纽角色,色拉、哲蚌和甘丹三座寺院中,遍布着与阿里有关的康村:

色拉寺切札仓:古格康村、桑噶康村、比图康村、达莫康村、巴底康村(亦有记载作巴底米村)

哲蚌寺果芒札仓:巴底康村、阿里康村

哲蚌寺洛色林札仓:比图康村、古格康村

甘丹寺夏孜札仓:阿里康村

甘丹寺绛孜札仓:巴底康村、阿里康村(后均解散)

康村繁盛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来自阿里的僧人不辞辛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求经的虔诚,当拉达克地区的僧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去拉萨求学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最好的宗教教育可以在拉萨的大寺庙里获得。”有幸去拉萨求学的拉达克僧侣都带着怀旧之情铭记那段时光。

并非每位阿里僧人都有前往上述这些康村的机缘,这部分得以在最高学府深造的僧侣,在回到阿里之后,往往会受到原寺庙较高的礼遇。我们在札达的托林寺遇见三位从色拉寺巴底康村学经归来的僧人,虽然未经正式任命,但他们俨然已经成为每天上午集体诵经时的领经师,其他的僧人们都在模仿他们从色拉寺学来的独特的诵经腔调;而三位僧人从色拉寺带回的经书,也成为整个托林寺竞相传阅的珍本。

如同阿里三围诸国之间的纠纷不断,这些代表阿里不同地域的康村之间,除去同乡之谊,也不乏争执。例如哲蚌寺中既有僧源地较为宽泛的阿里康村,招收来自阿里、拉达克和桑噶的僧人,也有限定严格的比图康村,只招收来自拉达克比图寺以及属寺的僧人。苏格兰藏学家马丁?米尔斯博士在进行人类学调查时就遭遇了这样一件趣事:

阿里活佛只身从阿里来到哲蚌寺,依照惯例请求进入比图康村,康村管家见他衣衫褴褛,并不理睬。阿里活佛请求管家书写一份拒绝的确认信,以便可以进入其他康村,傲慢的管家懒得搭理,顺手扔给他一团糌粑(糌粑上的手印可以看作确认拒绝的标志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