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语文杂记(中学图书馆文库)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语文杂记(中学图书馆文库)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语言文字,汉语,汉语写作与修辞,写作理论,
  品牌: 吕叔湘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8030608/9787108030603

·条形码:97871080306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学图书馆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语文杂记》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将无同”是什么意思?“莫须有”指的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吗?为什么还要安上个“一”和“二”呢?我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了的一些说法是否就是正确的?报刊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对吗?口语表达与书面语有什么不同?文学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虽然每篇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吕叔湘先生在自序称“其中有些篇是仅仅起了个头,要深入下去还有大文章可做”。

本次出版的《语文杂记》,还收入吕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书”——《未晚斋语文漫谈》(1991)。书中的文章,最初是为《中国语文》杂志所写,共计29篇。这些文章亦同《语文杂记》中的文章一样,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将二者置于一书,想必会得到读者的首肯吧。

作者简介吕叔湘先生(1904-1998)是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他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七十余年,撰写专著和编译著作近二十种,论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内容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词典编纂,文字改革、语文教学等广泛领域。

编辑推荐吕叔湘先生(1904-1998)是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语言学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中,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杂记》是一直为人称道的: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虽历经数十年,这些文字读来仍饶有兴味。表现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风范。大家写小书,对作者而言是厚积薄发;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更具有实际效用。

目录

语文杂记

后序

一 将无同

二 莫须有

三 一不作,二不休

四 结果

五 主腰

六 五指子

七 恶发

八 外后日

九 “所由”本义

一○ 生前、身后

一一 花溅泪、鸟惊心

一二 “很”和“狠”

一三 读《三国志》

一四 读《北梦琐言》

一五 读《癸已有稿》

一六 酒泉子的句法和韵式

一七 典故的形成

一八 背景知识一

一九 绿帽子的来源和产地

二○ 文学和语言的关系

二一 文学作品体裁

二二 散文用韵

二三 儿化

二四 博喻

二五 说“达”

二六 说应用文

二七 我对于“修辞”的看法

二八 学文杂感

二九 语句次序(一)

三○ 语句次序(二)

三一 语句次序(三)

三二 一首诗的两种语序

三三 临时单音词

三四 双音节优势的一种表现

三五 节律压倒结构

三六 整齐和参差

三七 同义反复

三八 重复得好

三九 重复“一个”、“这个”、“那个”

四○ 掉个过儿还是一样

四一 辽代的南京”辽代的北京

四二 汽车医院和水果医院

四三 说“互相”

四四 说“该”

四五 “谁是张老三?”和“张老三是谁?”

四六 “吾”是“我”,“我”是谁?

四七 “您们“和“妳”

四八 关于“您们”

四九 动物称“们”

五○ “他”和“她”

五一 他爹,他儿子

五二 二十年前,二十年后

五三 立足点

五四 语境

五五 用词不当

五六 “安”字两解

五七 “要”字两解

五八 “抢”的对象

五九 念的什么经?

六○ 何谓“特殊化”?

六一 “什么”和“那个”的特别用法

六二 “黎明”的定义

六三 “老北京”及其他

六四 好

六五 看

六六 “笑”和“乐”

六七 “片面”和“全面”

六八 “以上”和“以下”(答问)

六九 语言里的不对称现象

七○ 关于否定的否定

七一 动作时间的肯定和否定

七二 反义形容词

七三 反义动词

七四 带否定成分的词的反义词

七五 好不

七六 中性词与褒贬义

七七 有“大”无“小”和有“小”无“大”

七八 是、算、像

七九 “稍微点儿”,“多少点儿”

八○ 一嗓子

八一 “把”字用法二例

八二 “动趋式+宾语”的语序

八三 “也、又、都、就、还”的轻重读音

八四 “儿”是后缀

八五 作状语用的形名短语

八六 五七

八七 “二”和“两”

八八 “不怎么”

八九 连用“是”,连用“不知道”

九○ 标点四则

九一 连动、联谓和标点

九二 领格表受事及其他

九三 代词领格的一项特殊用法

九四 “他的老师教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

九五 关于“的”、“地”、“得”的分别

九六 再论“的”和“地”的分合问题

九七 驱之不去的“的”

九八 简称的滥用

九九 “合流式”短语

一○○ “恢复疲劳”及其他

一○一 论“基本属实”

一○二 一个“被”字见高低

一○三 “之所以”起句

一○四 “请见某书某页”

一○五 “勿庸讳言”

一○六 “悬殊很大”

一○七 “有人”和“某报”

一○八 “不管部长”

一○九 “人际”和“人与人之间”

一一○ 偏偏不告诉读者他所最想知道的

一一一 髪生、並甫、常寕、凡鳥

一一二 由苏东坡作《黠鼠赋》的年龄问题引起的

未晚斋语文漫谈

一 语言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

二 动词性语素组成的名词

三 太阳、雨、客人

四 “绘声绘影”与“绘声绘色”

五 “爹爹”和“哥哥”

六 关于成语

七 张恨水的幽默

八 熟语变形、变义

九 一个“普通人”的话和他自己的解说

一○ “使功不如使过”的出处

一一 词类活用

一二 “物”作“人”讲

一三 宋人笔记中某些字音字义

一四 馒头和包子

一五 五奴

一六 奇文共欣赏

一七 陈刚的《北京方言词典》

一八 新华社电讯中的文字失误

一九 单名以及有关写信的用语

二○ 拉开帷幕和降下帷幕

二一 衬字性质的“它”

二二 指示代词二分法和三分法能不能比较

二三 “他(她、它)”到哪里去了?

二四 由笔误想到的

二五 人称代词图解

二六 有感

二七 多事和省事

二八 苏东坡和“公在乾侯”

二九 剪不断,理还乱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语言学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中,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和《语文杂记》是一直为人称道的。虽历经数十年,这些文字读来仍饶有兴味。它们的篇幅,与宏篇巨著相比,算是两本很小的“小书”,但表现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风范。大家写小书,对作者而言是厚积薄发;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更具有实际效用。

《语文杂记》的写作,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致力于语言的规范性研究,认为说话和写文章有着相互的影响,要“耳濡”和“目染”交相为用,写文章更要多推敲,避免许多人说话的毛病。同时,他对已经发表的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不时耐心地指点一二。据说他有一个习惯,平时读报、听广播时,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记录下来,日后写成短文,发表在各种报刊上,教大家怎样说话,怎样写文章,怎样正确地表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也促使语言随之发生转化而变得复杂、活跃。吕叔湘先生常常对社会上流传的种种“不正规”的语言发表看法,以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性。1988年,他将几十年间写下的112篇随笔、札记辑录成册,名为《语文杂记》出版。

其中,最初的80篇曾印于1955年版的《汉语语法论文集》中,80年代初所写的42篇曾收入《语文近著》。

《语文杂记》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将无同”是什么意思?“莫须有”指的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吗?为什么还要安上个“一”和“二”呢?我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了的一些说法是否就是正确的?报刊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对吗?口语表达与书面语有什么不同?文学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虽然每篇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吕叔湘先生在自序称“其中有些篇是仅仅起了个头,要深入下去还有大文章可做”。

本次出版的《语文杂记》,还收入吕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书”——《未晚斋语文漫谈》(1991)。书中的文章,最初是为《中国语文》杂志所写,共计29篇。这些文章亦同《语文杂记》中的文章一样,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将二者置于一书,想必会得到读者的首肯吧。

文摘1955年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的整理异体字的通知里说:从1956年2月1日起,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内的异体字。翻印古书可作例外。这作废的异体字里边就有这个“癔”字和前边讲的“棵”字。

第八版上有一篇讲苏州的宝带桥的特写,里边有一句:

苏州的宝带桥……建有五十三个桥孔……这在国内遣桥

史上还是先例。“先例”这个词没有这样的用法。“还是先例”应该是“还没有先例”。

看了这张旧报,触动了早就在脑子里折腾的关于汉字和汉文的问题。我说“汉文”,不说“汉语”,不是说谁说话都那么美好,只是因为说话如果不记录下来,影响不大,记录下来那就是“汉文”了。

汉字有什么问题呢?早年间,就说是百儿八十年以前吧,人们在公开场合写的字有一定标准,印书印报更不能马虎。可是汉字的笔划实在太多,所以很早就有所谓俗字,也就是“手头字”。但是这些字只能在私下流通,不能用于正式文件,更不能用来印书,除了在民间流通的唱本之类。这不但对于人民大众很不方便,对于国家普及识字教育也增加了困难。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务院就公布了一批简化字,作为正式应用的文字。这些字的繁体只用来印古书,以及供书法家挥毫。同时也把许多字的异体淘汰了。这样,汉字之中有一部分字只有一种写法;有一部分有繁体和简化两种写法,以简化为正式通用的写法,繁体的写法加以限制;没有字有三种写法。人民大众也都以为这样好,遵照执行。

如此相安无事有将近十年。忽然来了个“文化大革命”,大字报满天飞,什么稀奇古怪的字都出现了。连文字改革委员会这样的国家专管单位,在造反派的压力下也公布了第二批简化字,有的字简化得面目全非。虽然不久就停止试用以及最后正式报废,但是所起的消极作用已经相当广泛。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不合法的简写字。

同时,已经不作为通用字体的那些繁体字也静极思动。以香港影片的进口为契机,繁体字开始出现在银幕上,接着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于是大为时行。于是大街小巷看到的汉字是繁繁简简,五光十色,有时连书刊上也不免出现混乱。(《人民日报·海外版》是用繁体字排印的,可是记者、编辑,以及投稿人,不见得都在文字之学(不是专门意义的“文字学”)上下过功夫,抱定“多两笔比少两笔更保险”的信念,于是出现了“桥棵”和“痊癔”。

讲过汉字,再讲汉文。汉族人写文章,远的不说,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本世纪初为止,二千几百年,基本上是一个格式,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万历十五年(中学图书馆文库)
文章修养(中学图书馆文库)
经典常谈(中学图书馆文库)
语文闲谈(中学图书馆文库)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学图书馆文库)
中国大历史(中学图书馆文库)
在语词的密林里(中学图书馆文库)
宋代文学家庭
师范弦歌--从蓝田到岳麓
黄帝内经图文百科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