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梦影:凌叔华与凌淑浩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中国,综合,
品牌: 萨沙·淑凌·魏兰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0649884/9787530649886
·条形码:978753064988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家国梦影:凌叔华与凌淑浩》从历史、文化、心理等角度来探讨一个家族的奥秘与兴衰,跨越了四代人、一个世纪和三个国度,不仅有细致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观察与反思。读起来可以感到作者文学的功力,感情的投入,有一种“寻根文学”加上侦探小说的回昧。
作者简介萨沙·淑凌·魏兰德(魏淑凌),生于美国芝加哥。斯坦福大学学士,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人类学博士。现任教于华盛顿大学嚣雅图分校,人类学与女性研究系助理教授。
作者在了解外婆——“五四”时期留美青年凌淑浩的家族史和个人奋斗史时,对姨婆——著名中国现代作家凌叔华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也产生研究兴趣,因此刻苦学习汉语,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从而写出了这部生动的作品。
作者经过十多年精心研究写出的这部书,200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后,即被美国图书协会列为推荐书目。
译者简介:
张林杰(译者):生于贵阳。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现代诗歌,发表过四十余篇论文和译文。
编辑推荐《家国梦影:凌叔华与凌淑浩》萨沙·淑凌·魏兰德她本人追求真理的热诚、现代女性的意识和伦理认知,都在书中充分体现。
目录
序 萨沙·淑凌·魏兰德(魏淑凌)
序幕起程
第一部 搬家
一、家族起源
二、雄心壮志
三、灰心失望
四、庭院深深
五、高墙内外
第二部 远走高飞
六、闺塾教育
七、雾霭重重
八、鬼影憧憧
九、“五四”洪流
十、浪漫情谓
十一、艺术聚会
十二、现代医学
十三、新月社友
第三部 何处栖身
十四、初来乍到
十五、随波逐流
十六、故国纪念
十七、陷入情网
十八、大米稀饭
十九、烽火传书
二十、美国家庭
二十一、漂泊无定
二十二、中国房子
尾声落叶归根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6年《家国梦影:凌叔华与凌淑浩》的英文版(A Thousand Miles Dreams The Journeys of Two Chinese Sisters)问世之后,我不时应邀在书店或教室与读者讨论这本书。对我而言,有两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分别发生在旧金山和伦敦。我的外婆凌淑浩(她在美国的英文名是艾米)在旧金山度过了她最后的岁月,我正是在这里开始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去了解她。正是在这座城市,在她的餐桌旁,我知道了她对中餐是如何的情有独钟,又是如何的热衷于讲故事。外婆的姐姐凌叔华后半生很多时光都是在伦敦度过的,虽然她一直想回中国去。这是她本人的夙愿,也同样凝聚在她的笔端。1989年我曾经赴英国访学,原本打算去拜访她,但就在我抵达英国前夕,她已经回到北京,希望能在这座留下她青春回忆的城市落叶归根。后来我有机会到中国做访问学者,研究我们家族的历史以及凌叔华的文学创作,但这次我又来迟了——几个月之前,她已经在北京病逝。我花了十多年搜集材料、写作这本书,在横跨二十世纪和三大洲的时空中追随着凌氏姐妹的脚步。然而,当我来到她们生命中的倒数第二站旧金山和伦敦,漫步在她们曾经走过的街道上时,仍旧百感交集。来到这两座城市对读者谈起两姐妹各自的人生,这行程就好像是两个书挡,象征着她们完全不同的归宿。
文摘第一部 搬家
一、家族起源
小时候,外公外婆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那所房子让我害怕。它无依无靠地立在一片空阔的绿色草坪上,带着50年代那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家里的橱柜玻璃后面摆着工艺品,有很多中文书籍和画册,还有一套对讲机。(这套对讲机虽然过时了,但我和我妹妹可以用它来秘密谈话,它为我们提供了唯一的娱乐。)圣诞节时,家里的庆祝活动太正儿八经了,简直像在演戏。我和妹妹不声不响地拆开我们的圣诞礼物,外公外婆就端坐在沙发上。简单装饰过的塑料圣诞树摆在黑漆折叠屏风旁边。那扇屏风摸起来冷冰冰的,上面用彩色的石头镶成了一整幅中国式喜庆人物图。我收到的礼物是一件中式棉布睡衣,纽扣是用布缝制的盘花扣。年年如此,但我还得记着感谢他们。
在那个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家里,只有一样东西能吸引我。我会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注视着那个放在古玩架上的东西。我跪在铺着浅褐色垫子的凳子上.鼻子紧贴着玻璃,盯着它看——那是一艘光滑的、用桃木挖成的小船。它凝固在时光里,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象自己在把着那条小船的舵柄,身边的旧木桌上摆着一盘鱼。外婆告诉过我月亮里面住着嫦娥仙子,她离开家,到月亮上去了,但这和我听过的吴刚砍桂花树的故事说得不一样。家里的这个镇邪之宝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是童年时代最令我痴迷的有关中国的形象。
直到多年以后,他们离开这所宅子,搬到了旧金山的公寓里,我才从外婆那里听到了更多有关家族起源的细节。她的父亲凌福彭出生在番禺,因而他的女儿们也把这个广东珠江三角洲上的小镇当作自己的故乡。叔华曾写到,她出生在北京,童年时代却是和母亲还有妹妹们在南方度过的。艾米告诉我,她生在番禺,一年后,亲升任直隶布政使,她和母亲就搬到了北方。或是凌福彭要执行公务,或是由于1900年夏天北京的义和团事件,叔华出生后才几个月,父亲匆忙地把家暂时搬回了局势稳定的番禺。尽管在南方待的时间不长,但两姐妹都以广东人自居。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差别很大的国家,广东人有着突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