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热点题库

分类: 图书,考试,中考,语文,
品牌: 刘国良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11193418/9787811193411
·条形码:978781119341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考作文》介绍了中考的作文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努力的中考。
作者简介刘国良,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语文周报》策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级课题核心导组成员。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曾任江苏省高考作文复查组成员。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作文成功之路》《中学语文园地》《语文学刊》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的编撰者。主编“波波乌名师大讲堂”《第一解读》(共8册)、《高考语文百题大过关》等图书二十余种。
丛书主编简介: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模范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特聘主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曾担任新加坡华文教材顾问。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教材的编写工作.在该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
主讲的课程有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文教学对话录》(专著,1993年出版)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专著,1995年出版)《语文课程的基础研究》(主编,2006年出版)主编或合编的教材多种,主要有:《中学语文教学法》(合编,1995年出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主编,2004年出版)高等职业教育《语文》(主编,2004-2006年出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读本)(主编,2004-2006年出版) 北京市地方教材《诵读(1-9年级)》(主编,2007年出版)
编辑推荐最快、最新:第一时间披露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丰富、前瞻:17种考场常见题型深度剖析;全面、权威:200余篇高分佳作分类解读;高效、实用:100多道模拟新题思路点拨。
目录
前言
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与2009年命题趋势预测
第一编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北京卷
向前,向前,向前!
向前,向前,向前!
天津卷
伽利略,你好
劲舞,你好
上海卷
我眼中的色彩
我眼中的色彩
湖北宜昌卷
我的季节我做主
我的季节我做主
湖北武汉卷
一句话,便是春天
成长的路有盏灯
重庆卷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浙江宁波卷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
浙江金华卷
让追求的心不老
永远的温暖
四川成都卷
震撼心灵的爱
震撼心灵的坚强
江苏南通卷
一道风景线
一道风景线
江苏苏州卷
聆听心声
江苏南京卷
寻
寻
浙江温州卷
下雨天,真好
下雨天,真好
第二编中考作文模拟题分类训练
第一节全命题作文
第二节半命题作文
第三节话题作文
第四节材料作文
第五节小作文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8年中考已落下帷幕,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出现理性的回归。在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达成共识,命题格局上呈现出稳定性、延续性和创新性,并形成了鲜明的特性。
一、命题形式:理性回归,科学合理
1.命题作文: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们惊奇地发现,命题作文再度受到青睐,在所有题型中遥遥领先。命题作文再度崛起,不仅仅是受高考的影响,主要原因还在于它能有效地避免押题、猜题和抄袭;有便于操作统一的评分标准,有利于老师客观公正地评分;减少考生拟题的煞费苦心,便于考生集中精力构思行文。
还需要说明的是:命题作文的重新崛起,决不是"重新收拾旧河山",而是命题者理性思考、科学借鉴与创新的结果。仔细审视近两年的命题作文,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内容上,命题直接切人考生生活,直逼考生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焦点、热点话题,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形式上,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 "严而有度,定而不死"。尽可能地给考生提供更大、更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考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不少命题作文精心创设情景,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开启写作思路。降低写作难度。
2.半命题作文:风景依旧独好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而且在审题上思考度最小,既便于考生发挥又能较好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几年来,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改革与创新,半命题作文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或帮助考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或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给出的一半不拘一格,充分显示其诱惑力。山东枣庄的"在细微处",山东淄博的",其实很快乐"。半命题作文,努力创造条件,让考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文体。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才情和特长。
3.话题作文:在变革中求发展,求壮大
2008年中考话题作文形式上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不少省市采用了"独词句"话题.话题并不刻意避讳热点和焦点,并且有醒目的提示和煽情的语言。对文体、立意、内容几乎没有限制,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2008年杭州中考作文请以"日历"为话题,扬州以"回家"为话题。其二,加大对话题限制,增加话题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地变窄,以此减少考生的"克隆"或抄袭。如益阳以"生命的重量"为话题, "生命的重量"是比喻色彩的话题,意为"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或"要增加生命的长度,更要努力增加生命的重量" "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在文体上也有一定的限制。
4.材料作文:灿烂尚待时日
近几年来材料作文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每年占10%左右的比例。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既有限制--立意或者话题来源于材料,读懂材料、准确地领会材料的含义或题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又有相对自由,在选材、立意和文体上又给了考生相当大的自由,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