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金庸(陈墨评金庸系列)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小说,
品牌: 陈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4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6032104/9787506032100
·条形码:978750603210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陈墨评金庸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七卷。这样的分法是否合理,这几卷书的内容具体如何,以及这本书究竟写得怎样,那只有请读者朋友去看了。
请!——
作者简介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编辑推荐金庸之所以被推举为“武林至尊”,正因为他是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也就是说,金庸的小说也讲武、讲侠、讲情、讲奇,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大大的“人”字。
目录
大陆“金学”第一家(代序)
——陈墨和他的金庸及新武侠研究
引言
第一卷人格论:伟人与小人
第一章儒家之侠
一、秀才造反;陈家洛
二、复仇与抱负:袁承志
三、侠之大者:郭靖
第二章道家之侠
一、孤独的性情中人:杨过
二、“真正的侠”:胡斐
第三章佛家之侠
一、狄云不是侠
二、慈悲无为的张无忌
三、儒、道、侠终归于佛
四、无名之侠:石破天
第四章侠与浪子
一、对政治的厌恶
二、追求自由的天性
三、浪子的意义
第五章侠与小人
一、生存第一
二、奴性人格
三、文化性格
四、典型意义
第二卷人性论[上]
善人与恶人
第三卷人性论[下]
异人与常人
第四卷人生论奇怪与真人
第五卷情爱论男人与女人
第六卷人才论:超人与凡人
第七卷人群说:汉人与夷人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早先我从未注意到陈墨对新派武侠小说的迷恋,及至1990年深秋得到他赠我的第一部研究金庸的书——《金庸小说赏析》时,着实使我颇为吃惊——他已然成为“金迷”和“金学”家了!陈墨跟随我当研究生三年,毕业后我们又过从甚密,我这个当导师的居然不知道学生迷瞎了眼“金学”——这实在使我惭愧!
在吃惊和惭愧之后,自然是高兴——为陈墨终于在“而立”之年有了第一本书而高兴。
文摘侠与浪子
这一章的主角只有一个,是《笑傲江湖》的男主人公令狐冲。
令狐冲的形象与金庸以前所创造的作品主人公形象都不一样。他别具一种个性风彩,别有一种人格及其价值。
令狐冲是一个典型的浪子。
金庸在写出一位侠的典范之后,就要物极必反,朝另一个方向去写。例如在郭靖之后写出了反叛型的杨过;在真正的侠胡斐之后写出了可怜巴巴的狄云;在佛性化身石破天之后又写出了满身邪气的令狐冲。令狐冲的个性与石破天确实是大不一样的。石破天是被动型的,有点象郭靖或张无忌,而令狐冲则是主动型的,乃至是冲动型的,很象杨过;石破天与郭靖一样满身正气、一心侠义或慈悲,而令狐冲则又象杨过那样邪气不少,促狭的主意也不少。
不过,令狐冲的形象与杨过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在于他没有杨过的那种刚烈和冲动,而更多地表现出机智、幽默和随和;更主要的,在于令狐冲的人格类型与杨过的人格类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后记这本书曾在大陆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台湾的云龙出版社[知书房]出版过——台湾版将这本书一分为二,书名分别是《人论金庸》和《人性金庸》。
在我写完这部书稿的时候,巴塞罗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刚刚熄灭。这次重版校对,则已经是15年之后了。人世沧桑,时光如水,当真是浪花淘尽英雄。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不仅前所未见,几乎闻所未闻。十几年前的种种时髦,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很多都不会再被人提及,甚至难得被人想起。偶尔回忆起来,则往往恍若一梦,甚至犹如隔世。只不过,不论社会经济和生活条件怎样发展,有些东西的变化却是很慢的。最典型的例子,或许就是人性的内涵,短短几十年的环境快速发展,并不足以对人性产生任何重大的改变。如此,这一本《金庸小说人论》,就或许仍然有它的参考价值和文化意义,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文化的价值和份量应该随之大规模的显现才是正理。
15年前,我将我的老师陈骏涛先生写的《大陆“金学”第一家》一文收入这本书中,作为代序,那是想告诉许多关心我本人但却并不理解金庸小说及其研究价值的亲朋好友:我研究金庸及其海外新武侠小说非但没有背叛师门,而是得到了我的老师的支持和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