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

分类: 图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品牌: 孙云晓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34379390
·条形码:978753437939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孙云晓教育作品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作者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他通过生动活泼的个案、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儿童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儿童习惯培养的十二项指标,以及儿童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作者简介张云晓,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震撼全国,引发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称《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大讨论成为“教育改革的前奏曲”。
199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他出版个人专著三十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我的家怎么了》、《好父母 好方法》、《好孩子 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等。儿童文学代表作有《16岁的思索》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编辑推荐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一、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三、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四、持之以恒地练习;五、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六、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目录
云晓的儿童世界
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
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
作者的话
第一章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一 什么是习惯
二 习惯的重要性
三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四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五 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六 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七 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八 养成好习惯是一生的功课
第二章 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一 人格与人格的形成
二 不会做人,何以生存?
三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
四 人生目标与智慧性习惯
第三章 教育成功从培养习惯做起
一 习惯决定命运
二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三 培养良好习惯从小开始
四 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五 美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
第四章 做人的习惯
一 爱心
二 诚信
三 责任心
四 自信心
第五章 做事的习惯
一 规则
二 效率
三 合作
四 合理消费
第六章 学习的习惯
一 爱学是第一动力
二 真正的学习是探索
三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四 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
五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第七章 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
一 尊重儿童的权利
二 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 重在培养人格化习惯
四 尊重规律,讲究方法
相关文论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再说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把美德化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
人生成败在于自制
习惯培养的七个观点和教育建议
附录
习惯培养越早越好
--2003年10月孙云晓网站聊天记录
道德建设从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抓起
--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孙云晓:成功教育从培养习惯开始
两代人的25个好习惯
孙云晓50部教育作品目录
孙云晓主要文章目录
孙云晓媒体报道评论目录
……[看更多目录]
文摘我主编十多年的杂志《少年儿童研究》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家规、家训、家风”。孩子的成长受家庭的深刻的影响。亲子关系是深刻影响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孩子通过跟父母的关系看世界、看社会、看未来。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善美……都是亲子关系给他的深刻的影响。
比如父母离婚。我不认为离婚就一定是坏事,但是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将来离婚的可能性大,因为这种环境容易使他对婚姻不信任。特别是以前有的人对离婚想不通,一离婚,爸爸或妈妈就容易谴责对方,跟孩子说:你可得记住,天下的女人都是狐狸精,天下的男人都是坏蛋。我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不要播种仇恨》,因为家庭教育无小事,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议论,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深的。
离婚可能是好人跟好人之间的矛盾,好人跟好人之间的矛盾也是深刻的。我看了电影《克莱默夫妇》后,很受感动。如果我们的父母能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那么也许离婚这样的“大事”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也许就不那么大了。
教育一定要讲人的真实世界,要培养一种具有可迁移价值的东西。
我们当然要培养孩子尊重别人、微笑待人。比如说见人要问好。一个人早晨见了十个人都问好,“您好”,一上午的心情都好;如果你见了十个人都冷若冰霜,毫无表情地走过去,恐怕你的心情也不会太好。一会儿你去找其中一个人说事,彼此都可能感到奇怪,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