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SQL Server 2005开发.管理与应用实例(IT名人堂)(光盘1片)

分类: 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数据库,SQLServer,
品牌: 邹建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6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15174563/9787115174567
·条形码:978711517456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IT名人堂
·附带品描述:光盘1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深入浅出SQL Server 2005开发、管理与应用实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SQL Server 2005应用、开发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涉及安装和升级SQL Server、T-SQL增强、T-SQL应用、XML数据处理、CLR集成、开发SQL Server应用程序、端点、Service Broker、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SQL Server配置、SQL Server安全管理、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备份与还原、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技术、查询SQL Server对象信息、服务器性能监视等内容。
编辑推荐《深入浅出SQL Server 2005开发、管理与应用实例》不但融合了作者在使用SQL Server 2005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和应用案例,还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CSDN 社区SQL Server版所解决的大量问题,面向实际项目需求,涉及不同类型的应用,能够多角度地引导读者学习相关知识。而且针对各类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解决思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不仅适用于初学者,也适用于进阶者。
目录
第1章了解SQL Server 20051
1.1SQL Server的发展1
1.2SQL Server 2005的产品组件与版本2
1.2.1SQL Server 2005的产品组件2
1.2.2SQL Server 2005的各种版本4
1.3SQL Server 2005增强6
1.3.1管理方面的增强6
1.3.2大幅提升编程的能力8
1.3.3完备的分析平台11
1.4安装SQL Server 200512
1.4.1通过向导安装SQL Server 200512
1.4.2自动安装SQL Server 200516
1.5连接到SQL Server22
1.6升级到SQL Server 200524
1.6.1为什么升级25
1.6.2SQL Server 2005的向后兼容性26
1.6.3SQL Server 2005升级顾问31
1.6.4升级到SQL Server 200537
1.7SQL Server 2005管理及开发工具39
1.7.1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39
1.7.2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42
1.7.3管理工具42
第2章T-SQL增强45
2.1DML增强功能45
2.1.1公用表表达式45
2.1.2排名函数51
2.1.3APPLY操作符53
2.1.4PIVOT和UNPIVOT运算符57
2.1.5OUTPUT子句59
2.1.6结构化错误处理62
2.1.7TOP增强67
2.2DDL增强功能69
2.2.1新的数据类型69
2.2.2行溢出70
2.2.3同义词71
2.2.4分区表74
2.2.5DDL触发器87
2.2.6定义参照完整性功能的增强90
2.2.7索引功能增强92
第3章T-SQL应用97
第4章XML数据处理185
第5章CLR集成235
第6章开发SQL Server应用程序269
第7章端点309
第8章Service Broker325
第9章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361
第10章SQL Server配置401
第11章SQL Server安全管理421
第12章数据的加密与解密447
第13章数据备份与还原461
第14章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技术531
第15章查询SQL Server对象信息593
第16章服务器性能监视633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们想详细地了解佳能模式的细胞式生产系统”——这是许多人的心声。
本书就为了响应这种心声。
这一年间,访问佳能电子公司的学者超过了五百人。近来,不仅仅是制造业,就连软件开发和服务业的公司中的许多同仁也希望能学习本公司的经营体系,前来参观本公司。
看来,我和本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出版物,已经广泛地传播了我们的管理风格。随着《如果椅子和电脑消失,公司就会发展》(祥传出版社)、《企业机密信息泄露防止手册》、《最新机密信息泄露防止手册》(均为AsCII出版社出版)这三本书的面世,大家已经对佳能电子的经营秘密充满了兴趣。
在过去的5年间,佳能电子销售额并没有增加,而利润却增加了10倍以上。看过我的书的经营者希望能进一步详细地了解佳能,同样身为经营者的我当然要无保留地尽绵薄之力。我可不是只说说而已,除了本公司之外,我还希望您能到秩父、美里、赤城三个事业部去体验一下。因为百闻不如一见,用自己的眼睛看不同的公司,就能从不同的经营者身上得到不同的启示。
我在引导人们参观车间时,会反复地向客人说:“我们公司构筑利益体系的基础是细胞式生产系统。”不仅仅是制造业的社长们,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们也对本公司的细胞式生产系统表示了强烈的关心。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实践着的细胞式生产系统,不仅仅是工厂的生产革新,它已经发展为全公司的结构性改革和风气改革。
每当提到利用细胞式生产方式成功地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的企业,本公司的母公司佳能集团堪称代表。御手洗富士夫社长不仅将细胞式生产方式导入了佳能的所有车间,甚至将这种思维模式扩展到了研发和销售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佳能依然称得上代表日本的最杰出公司之一,这完全是御手洗社长将细胞式生产方式的长处活用到极致,进而提高经营质量的结果。
作为子公司的佳能电子,以佳能的经验为典范,努力以一种适应本公司产品、组织风气、人员的形式,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细胞式生产系统。该系统中也包括了在佳能集团中转战过多个部门的我的一些秘诀。对于1999年春由佳能的高级职员升任佳能电子公司社长的我来说,这些经验具有集我的事业生涯之大成的意义。我将佳能教会我的一切以及从御手洗社长等众多优秀经营者身上学到的一切,都倾注到佳能电子的经营当中。
一言以蔽之,佳能电子的细胞式生产系统是一种以追求高效为目的,对意识进行改革的管理法。我想在本书中传达的一点是:劳动者的意识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劳动方法改变了,公司才能无限地发展。
在第一章中,通过和以往的传送带(belt conveyor)方式进行比较,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即细胞式生产方式的特征进行说明。
第二章叙述了细胞式生产方式会对人们的意识产生怎样的改变以及管理层应该如何促进意识的变革。
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本公司的两个工厂为例,介绍了细胞式生产方式的现状。这两章详细介绍了从1990年起,进行过多次无传送带生产实验的美里事业部的生产线以及通过意识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秩父工厂的生产线。
第五章介绍了细胞式生产系统的思考模式是如何激活工厂以外的其他部门的。
在最后一章中,我将把细胞式生产系统用于管理,介绍组织整体的管理方法,并简要介绍我自身实践过的一些方法以及今后要执行的课题。
如果本书能对认真摸索更高效经营方法、更高效生产方法的各位有所启示,哪怕只是一星半点,也是我的荣幸。
佳能电子总裁
酒卷久
文摘为什么必须实行细胞式生产方式?
作为传送带生产方式的接班人,细胞式生产方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并在日本的制造业得到了普及。虽然这只是近lO年才出现的新动向,但是以细胞式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无传送带运动”的历史却很悠久。据我所知,类似于细胞式生产的生产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还没有“细胞式生产”的说法,不过它也是一种废除传送带、由少数的精通多个工序的员工组装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现在的细胞式生产方式在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当时也颇受关注。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大批量的生产带来了大量的库存。另一方面,新加坡等亚洲诸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面对这些对手,日本陷入了成本大战的泥潭。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车间管理》(日刊工业新闻社)和《IE》(日本能率协会)等面向制造业的专业杂志在专访中介绍了“小集团化生产方式”、“模块方式”等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些生产方式和现在的细胞式生产方式非常相似。杂志列出了多个实验室数据成果和车间实例,介绍了在废除传送带方式以后,改由手工进行组装,生产力是如何大幅提高的。
在生产线的形态方面,人们也开始尝试与直线型传送带大相径庭的U字型生产线。
上个世纪70年代,无传送带的生产方式虽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不过作为制造业的组成部分,的确已经有一些无传送带的制造生产线隆隆开动了起来。和现在的细胞式生产方式一样,它们比传送带生产方式的生产力更高,产品品质也更好,劳动者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它最大的效果是消除了传送带时代沉积下来的“无用功”,对制造生产线进行了“减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细胞式生产方式所简化的制造生产线又重新被传送带所代替。当时的背景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对产品的需求重新高涨。如果大量重复地制造相同的产品,当然还是使用传送带更有效率。所以制造业重新启用了传送带这一法宝。
不过,同样是传送带,与以前比较,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因为经过细胞式生产方式洗礼之后,传送带过去所沉积下来的“无用功”已经被革除了。同样一条传送带,已经新生为一条“无用功”很少的生产线了。
细胞式生产方式和传送带生产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循环往复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迎来了和上个世纪70年代相似的经营环境。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已经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