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综合,
  品牌: 保建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1783885

·条形码:97875017838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第1章 国际区域合作经济学分析的背景、文献与内容;第2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设施基础与条件:国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与禀赋优势;第3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风险: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第4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内部化;第5章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地缘优势与邻国效应;第6章 经济转型、模仿学习与国际区域合作。

目录

第1章 国际区域合作经济学分析的背景、文献与内容

1.1 概念基础与分析背景

1.2 文献回顾与评析

1.3 理论解释:条件、机制与模式

1.4 分析框架与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设施基础与条件:国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与禀赋优势

2.1 国际区域合作的基础

2.1.1 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性

2.1.2 现有研究文献进展及存在的不足

2.1.3 国家自用产品、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定义与解释

2.1.4 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2.1.5 评述性结论

2.2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理论模型及其解释

2.2.1 引言

2.2.2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均衡:两国模型

2.2.3 国际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多国模型

2.2.4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与国际资本市场均衡:大国模型与小国模型

2.2.5 结论

2.3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优势演化与合作模式选择:中国与中亚五国

2.3.1 引言

2.3.2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地理区位与跨国公共品供给比较优势

2.3.3 国际区域合作中资源禀赋优势动态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2.3.4 国际区域合作中禀赋优势演化对区域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

2.3.5 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合作中资源禀赋优势与区域合作模式选择

2.3.6 评述性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风险: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 技术进步、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1 引言

3.1.2 国际贸易纯理论论争文献概览

3.1.3 相对价格与要素密集度逆转:一个国际贸易均衡模型

3.1.4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5 结论

3.2 跨国利益冲突与国际区域合作:东北亚六国的经验证据

3.2.1 引言

3.2.2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的微观动因

3.2.3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中的宏观利益冲突

3.2.4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中的跨国利益协调

3.2.5 东北亚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3.2.6 结论

3.3 国际贸易与国际区域合作:中亚五国

3.3.1 引言

3.3.2 中亚五国的经济规模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3.3 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3.3.4 中亚五国进口贸易比较分析

3.3.5 评述性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内部化

4.1 国家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影响效应及其内生化

4.1.1 引言

4.1.2 文献概览

4.1.3 理论模型: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及其理论解释

4.1.4 国民经济增长的国际边际外部性成本及其变化

4.1.5 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影响的效率与福利分析

4.1.6 结论

4.2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

4.2.1 引言

4.2.2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特点与比较优势分析

4.2.3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比较分析

4.2.4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特点与比较优势

4.2.5 结论与政策选择

4.3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俄罗斯

4.3.1 引言

4.3.2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4.3.3 转型期中国与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分析

4.3.4 评述性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地缘优势与邻国效应

5.1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与地缘优势

5.1.1 引言

5.1.2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缘优势与互补性

5.1.3 理论模型:基于地缘优势与互补性的国际区域合作

5.2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邻国效应

5.2.1 邻国效应及内陆国家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理论模型

5.2. 邻国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数据与文献

5.2.3 邻国效应与蒙古国经济增长波动:经验证据

5.2.4 结论与建议

5.3 相互投资与国际区域合作:来自中国与俄罗斯的经验证据

5.3.1 引言

5.3.2 中国与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5.3.3 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特点分析

5.3.4 中俄两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5.3.5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转型、模仿学习与国际区域合作

6.1 经济转型与模仿学习效应:理论解释

6.1.1 引言

6.1.2 模仿学习与经济转型:一个理论模型

6.1.3 讨论

6.2 转型国家之间的增长比较:中国与越南

6.2.1 渐进式经济转型中的激进式政策选择:越南革新开放研究文献综述

6.2.2 经济转型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比较:中国与越南

6.3 转型国家之间的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

6.3.1 引言

6.3.2 中亚五国经济增长差异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6.3.3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分析

6.3.4 人口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6.3.5 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政策选择

6.4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