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自我瓦解

分类: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综合,
品牌: 许纪霖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页码:39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7207092
·条形码:9787807207092
·包装版本:2007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8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启蒙的自我瓦解》本着客观、无偏颇的立场,整理收录了当下中国知识界中对于此一时期思想论证状态的各种角度的思考,其中,不免有相互抵牾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亦存在和编者相左或某些非主流的表达方式。但无论怎样,这些思考都是中国当下学术界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成就在不同侧面的折射。1990年代后期,国内知识界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思想论争影响深远,它构成了今天知识界思考公共问题的一个基础和出发点。《启蒙的自我瓦解》是关于这场思想论争的一个专题性研究。
编辑推荐199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是一个重新分化的年代。80年代所形成的启蒙阵营到了90年代,围绕着中国现代性的重大核心问题,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论战,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断层和价值取向。《启蒙的自我瓦解》通过对90年代重大论争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当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内在复杂性。
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难以挣脱的困境——关于激进与保守的论争(43)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认同与分化——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72)
第三章 多重焦虑下的阐释——后现代与后殖民文化的论争(91)
第四章 “鲁迅风波”——关于鲁迅的论争(111)
第五章 全球化中的民族国家认同——1990年代以来关于民族主义的论争(138)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的再想象——关于市民社会的论争(166)
第七章 如何认识转型中国——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论争(194)
第八章 当代中国知识场域与公共论争的形态特征(251)
第九章 当代中国思想状况的话语分析——以“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诸种符号斗争为例(280)
第十章“现代化”的期待,还是“现代性”的忧思——从“韦伯翻译”看90年代以来的“西学想象”(325)
附录一:重大论争代表性文章(362)
附录二:资料文献(377)
附录三:参考书目(386)
后记(399)启蒙的自我瓦解出版说明
……[看更多目录]
文摘总论
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1990年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90年代,是刚刚过去的年代,又是依然活着的年代。它刚刚成为历史,但作为最新形成的思想传统和文化脉络,又强烈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9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是一个重新分化的年代。在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文化立场和改革取向上,以“态度的同一性”形成了共同的启蒙阵营,但这一启蒙阵营到90年代,在其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围绕着中国现代性和改革的重大核心问题,知识分子们从寻找共识开始,引发了一系列论战,并以此产生了深刻的思想、知识和人脉上的分歧,因此形成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的不同断层和价值取向。就中国思想文化界而言,90年代同80年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从“同一”走向了“分化”。8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比较有限,各家在观点上虽然有争论,但知识结构大致相同,思想趋向也相对同一。然而,到90年代,知识界发生了重大的分化,这些分化首先是因为90年代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标志着当代中国正经历艰巨而痛苦的历史嬗变和社会转型,而且也为学术思想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可能和坚实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思想界面对社会激烈的变化,力图从理论上予以新的解释和阐述,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与现实对话的活力;但由于知识背景、问题意识、工作假设乃至视野和方法的差异,思想者针对同一现象往往得出迥然相异甚至针锋相对的结论,从而引发不同话语之间的猛烈碰撞,形成了一系列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文化论争。通过这些论争,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分化到90年代末基本完成。短短的十年时间,公共空间被重新封建化、割据化,一个统一的公共思想界不复存在。……
一 198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由来 ……
二 新启蒙运动的同一性与内在分歧 ……
三 90年代的启蒙分化 ……
四 两种启蒙:“尊德性”与“道问学” ……
五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
六 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体 ……
七 全球化中的民族国家认同 ……
八 世俗社会的神圣性问题 ……
九 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改革在80年代就像毛泽东时代的革命一样,属于神圣词汇,改革具有某种魔力,它承诺所有的社会阶层在改革之中都能获得利益,因而具有不证自明的合法性。改革打破了束缚人们多少年的传统集权体制,资源集中在国家手里,赋予了全体人民相当的自由创造、发财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