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庄子

分类: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庄子,
品牌: 傅佩荣
基本信息·出版社:线装书局
·页码:46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066030
·条形码:978780106603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傅佩荣解读庄子》傅佩荣教授对《庄子》进行重新分段解读,以哲学思辨为重点,把握“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及价值判断作了清楚的说明,希望借此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
作者简介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教授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曾获教学特忧奖、大学生社团推荐最忧通识课等奖项,并被《民主报》评选为校园热门教授。另外,在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皆卓有成就。
傅佩荣教授著作近100种,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涵盖范围包括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他的著作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智慧与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孔子的生活智慧》、《管理自我的潜能》、《探索生命的价值》、《走向智慧的高峰》、《转进人生的顶峰》、《活出自己的智慧》、《哲学入门》、《四书小品》、《柏拉图》、《中西十大哲学家》、《傅佩荣解读论语》(将出)、《傅佩荣解读孟子》(将出)、《傅佩荣解读老子》(将出)、《傅佩荣解读庄子》(将出)、《傅佩荣解读易经》(将出)、《心灵导师》(将出)、《用什么灌溉心灵》(将出)等,以及有声书系列《创意人生》与《重建心灵》等。
媒体推荐书评
(庄子)其学无所不窥。
——【西汉】司马迁(前135一约前87)
庄子是从一切世俗的拘束里,解脱出来,求得精神上自由,得到生死一
致的观念,并得到不生不死的境界。庄子对于死生的观念,即是尽年二字,
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忘人,忘我忘人,所以能忘世,能忘世所以能入世
。
——胡朴安(1878一1947)
真空与顽空,一有造化,一无造化;一是圆空,一是断空。庄子之天门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亦示真空义。体合真空
,乃禅玄两家不二之门。
——徐颂尧(活跃于民国时期,生卒年不详)
人可以忘形,而不可丧德,若德充于内,则信符于外,就能得到世人之
爱敬,自不嫌其形貌之异常。
——陈撄宁(1880一1969)
庄子是个诗人,他没有“深化”由老子的语言中我们已知的那个道教,
不过他将它发展成了诗,并发展成了哲学,因为他像柏拉图那样是个理念诗
人。
——【德】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一1965)
所谓“道”就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转之道,并非如儒家所说,只是人
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故庄子说:“孔子游方(人类社会)之内者也,
予游方之外者也。”
——【英】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一1995)
编辑推荐傅佩荣教授对《傅佩荣解读庄子》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都一一作了说明,使读者更好体会庄子物我两忘、顺其自然的思想内涵。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胜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白话】
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形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变化为鸟
,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有如
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
天然大池。
【解读】
●庄子擅长说“寓言”,其目的不只为了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也为了展
示他卓越不凡的见解。譬如,以“不知其几千里也”来形容鲲与鹏,就是要
破除我们的一般见闻,让想象力得以自由发挥。其次,鲲“化而为鸟”,表
示万物有可能相互转化,因为它们的根源皆是“道”。这两者的差别是:鲲
不能脱离水,鹏要靠风来飞行;鹏的逍遥程度显然较高。然后,鹏要由北往
南飞,这是象征从幽暗奔向光明吗?或者,这只是鹏接受宿命的自然作为?
●北冥与南冥,固然可以译为北海与南海,但不宜因而忽略“冥”字的
意思是:溟漠无涯,引申为荒远无边的境界,非世人所知所见。经由“冥”
之接引,或许离“道”不远。
P2
【白话】
南郭子綦靠着桌子坐着,抬头向天,缓缓吐气,神情漠然好像忘了自己
。颜成子游侍立在旁,请教他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形体固然可以让它如
同槁木,难道心神也可以让它如同死灰吗?您今天靠桌而坐的神情,与从前
靠桌而坐的神情不一样啊!”南郭子綦说:“偃,你问得正好!今天我做到忘
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却不曾听说过地籁;即使听说过地籁,
也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解读】
●在此,南郭子綦为师,颜成子游(名偃)为徒,皆为假托人物。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庄子笔下的修行绩效之一,其过程则是
稍后所述“齐物”的精彩内容。
●籁,箫也,为竹制之中空乐器,引申为空虚之处发出的声响。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