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机家

分类: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证券,
品牌: 科斯托拉尼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700052X
·条形码:9787807000525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投机家》是一段漫长而成功的股市生活的写照,一位伟大睿智的投资家的宝贵遗产。大投机家是交易所里最有智商和头脑的人,他不仅能预测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动向,还能设法从中赢利。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就是这样一位蜚声世界的大投机家。自从十几岁接触证券界后,他就和投机结下不解之缘,80年的岁月以投机者自居,且深以为傲。《大投机家》是他生前最后的一本书,也是他一生投机智慧的结晶。书中除了有他对各种投资、投机市场的拨云见日的透彻剖析,还有他一生经典的投资案例。本书不仅告诉人们如何靠“投机”赚大钱,还给人们一个启示——有钱不代表富裕,真正的富裕是懂得用钱创造丰富的心灵。
作者简介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不吝和他人分享他的智慧结晶,一生共写了13本投资、证券、货币、财富、证券心理学的书。1999年,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在巴黎与世长辞,留下财富给继承者,但留下典范给他所有的读者。他的书不仅在德国畅销,还被翻译成丹麦、希腊、中国、韩国等文字出版,全球已卖出300万册。
媒体推荐书评
美国和香港地区年度中文新书销售排行榜第1名,刺激国家神经的人,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尼:的我投机人生观与金钱观/关于金钱与股市的思考。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是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是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洞察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一切,被誉为“20世纪股市见证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是1906年在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年轻时为了逃避纳粹而逃往国外,在德国经济界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他的理论被视为权威,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媒体记者经常询问他对股市的意见。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是广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作家。他的《这就是股市》一书被翻译成7国语言,还被拍成了电影,使他跻身畅销书作家之列;《证券心理学》一书,更是成了德国大学经济系学生的必读书籍。
编辑推荐《大投机家》值得想拥有财富、享受生活的读者,一睹为快。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不吝和他人分享他的智慧结晶,一生共写了13本投资、证券、货币、财富、证券心理学的书。1999年,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在巴黎与世长辞,留下财富给继承者,但留下典范给他所有的读者。他的书不仅在德国畅销,还被翻译成丹麦、希腊、中国、韩国等文字出版,全球已卖出300万册。
目录
序言
金钱的魅力
金钱与道德
金钱的价值尺度
成为百万富翁需要多少钱
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的故事重点,发生在抗战时期狼烟遮蔽下的北平。日、伪、国、共四股势力犬牙交错,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残酷激烈。苟且偷生与慷慨壮怀,鱼龙混杂同处京城浮生百绘。堪称是继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之后,又一部功力扎实、背景深厚的经典之作。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宏大叙事的小说,穿针引线的结构人物却是一个拉洋车的文三儿。
文三儿误打误撞救了刺杀日伪官员的军统特务,又稀里糊涂帮了共产党的大忙,卑恭屈膝地拍着日本浪人的马屁,又打肿脸充胖子楞要装出“爷” 的模样。尽管小说中,国共、日伪各色人物的角斗诡异莫测,各有春秋,传奇文化和古都风情又引人入胜,拍案叫绝,但是,文三儿绝对是最大的看点:他与骆驼祥子同出车行,身上却有着阿Q的血脉,当人人“怒其不争”,都想啐他一口的时候,站在21世纪的我们却要反躬自问,我们为草根阶级做了什么?为什么小小的日本占领了华夏的广阔沃土,二战期间中共的根据地几乎是全民抗战,国统区却出现了那么多的汉奸? 1921年的鲁迅因为辛亥革命的失败,痛感国民的麻木和愚昧,写出了阿 Q的精神胜利法。然而,站在知识分子和有钱人的立场,痛斥阿Q的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自我解嘲、自我陶醉,让现在的我们总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1936年的老舍先生因为同情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以及草根阶级最后一点希望的毁灭窒息。祥子最后的自甘堕落和游戏人生,似乎是指向了外力环境——在那个国不叫国的社会里,个人的命运能好到哪里去?但是,老舍先生写作的时候,没有料到假如民族受侮的时候,祥子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 本书的作者都梁笔下的文三儿,没有鲁迅的阿Q那么深刻,也没有祥子那么绝望悲惨,他自甘堕落却游戏其中,吃喝嫖赌,吹牛打架,起哄架秧子。遇弱逞强,敢亮膀子甩嘴巴;遇强示弱,就地爬下,死猪不怕开水烫;脑袋一热,敢拉车支援前线抗日将士;炮弹一响,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窜…… 文三儿唯一感到做人也有尊严的时候,是女学生居然也温柔地叫他先生。那时候,他心里也会柔柔地呼唤出被知识分子称之为正义和热情的东西。所以,文三儿本质不坏。文三儿的幸运是,他没有活在鲁迅的笔下,只有哀其不幸的份儿;也没有生在老舍的文章里,只有绝望的宿命。他扎根在都梁的小说中,让人们在捧腹大笑的时候,体味那句“老年景儿,谁来当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味儿”的苦涩。
于是,都梁的小说忽然导出一个沉重的命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半封建社会,在统治阶级的政治美德缺失,而老百姓的生命、福祉、安全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的情形下,国家仅仅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参看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也许有更深的理解)。公民的责任更是无从谈起。让阿Q奋起反抗、让祥子突破黑暗、让文三儿保家卫国,真的是勉为其难。
当然,文三儿仅仅是本书的主题之一。好在还有我们民族中坚同仇敌忾的抗战力量,他们有主义和使命。他们是向往文明的知识分子,但也有军阀的后裔和拥有万贯家产的梨园子女。他们的故事令人回肠荡气,却也印证了文三儿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题。
有意味的是,本书的作者都梁是一个企业家。企业家的都梁没有专业作家的浮躁和偏狭,继《亮剑》和《血色浪漫》之后,潜心三年铸成本书。企业家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市场经济的伦理规则,使都梁像《狼图腾》的作者姜戎一样,在宏观的叙事架构上坚实稳定,价值判断犹如风雨中的老僧坐禅。在微观细节上,尤其是老北京的风情地貌和历史典故,有着惊人的密度和准确,其丰富圆熟犹如考古学家腋下的那卷地图:每一个故事和人物都有方位、地点、因果和新奇…… 这是否意味着自甘边缘的传统作家,即将退出书写历史和现实的舞台,让位于在主流社会中心劳动着并创造着的人们呢?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