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聘人:聘到顶尖人才的高招

分类: 图书,特价书,其他,
品牌: 弗莱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页码:200 页
·ISBN:7801124510
·条形码:9787801124517
·包装版本:2004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不仅为招聘人员提供了招聘人才的依据,对于应聘者来说,也提供了十分详细具体的应答方案。其章节纵横捭阖,大体上先总论,其后按环节、主题划分;对于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案:在他的安排下,应聘者的回答分成两部分,分列在他所说的“红灯”、“绿灯”下。所谓“红灯”,指的是应聘者的回答不够理想,而“绿灯”则表示应聘者应答得体。因此,人力资源主管可以据此判断应聘者的反应,而应聘者也可以参考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文章用生动平实的语言,向面试官们介绍了在面试中应该注意的各个问题,特别提醒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误区以及应聘者常常会犯的错误。文中重点突出了应该如何以恰当的顺序,向应聘者提出哪些恰当的问题。其关注点囊括了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工作资历、管理经验和人际关系等等能够体现应聘者能力的主题。并提点面试官们怎样引导应聘者说话,怎样倾听应聘者的答案,怎样观察应聘者的反应,实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和人事总监的案头必备。此外,本书也在美国成为现代求职人同的专业方法用书。
作者简介罗恩·弗莱:他既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曾经面试过1000多位应聘者,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曾经撰写和编辑过30多本好书。他的经验、学识和杰出的表达能力,使他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媒体推荐书评
对企业来说,几乎没有比选拔和培养人才更生重要的事了,解雇一个人固然不容易,真正难的是选拔和招聘一个合适人才。
-北京大学企业伦理学博士生导师 陈少峰教授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争夺已经白热化,而招聘经理处在人才争夺的第一线。本书以新颖活泼的形式,讲述招聘的技巧,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这是招聘经理和人事总监的好助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德教授
这本书告诉我们,面试是一种沟通,目的是达到“双赢”的妥协,它是将对双方都具有意义的“双赢”机会通过沟通与妥协固定下来的过程。因此,无法驾驭沟通与妥协的艺术将是双方面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卫平教授
这是本很好的读物!
这本书正如其所说的,它是为你去除妄求者和发现想要雇佣的人,使你面试预期的职位候选人更有效率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至少,它可以使你每次提问箭无虚发。
-评论人:RALF DALELLI 瑞士
雇佣人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不当的录用人最终只能导致公司业绩的恶化。我喜欢这本书,所以我推荐它,如果你是个大忙人就需要省时高效的参考,那么这本书就是你需要的。
-壳牌发展(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 JOSEPH BICK
本书收集的是国际大公司招聘人员习惯使用的面试提问问题,如果你从事招聘工作或准备去面试,如果你想充分利用面试时的宝贵时间取得你想要的关键信息,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
-奇胜电器(亚洲)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王焱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继畅销书《101个最佳面试问题的答案》之后,再次推出的人力资源领域的又一实用著作,是美国顶级畅销商业书籍!
书中收集的是国际大公司招聘人员习惯使用的面试提问问题,如果你从事招聘工作或准备去面试,如果你想充分利用面试的宝贵时间取得你想要的关键信息,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
目录
前言你可以由此到达胜利彼岸
第一章面试首当其冲的关注点
第二章很抱歉,你还没有准备好开始面试
第三章准备好倾听的答案
第四章让他们说话,让他们一直说下去
第五章教育背景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评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随着中国的逐渐开放,各种各样的新名词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人们逐渐开始熟悉起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包括对财务、信息、物流的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管理者的眼中,人才首先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当然;就必须涉及对人才这种宝贵资源的获取,安排及管理,以及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
国内目前针对人力资源的书并不是太多。《提问,聘人》的作者曾经推出过《101个最佳面试问题的答案》一书,该书指导应聘者如何在面试中表现出最佳精神面貌和风范,当时爬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宝座,无数美国人慷慨解囊,读之而后决。但是,事物总是双方面的,正如作者Ron Fry所说,“公平的做法应是对面试官也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侯选人来任职一个岗位”。特别是对于今天的中国,如何从上至下地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如何选拔优秀的人才,尚没有明确、科学的方法,一些人依然处在凭一己好恶而决定人才的聘用、升迁的状态。的。本书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的建议环环相扣,精确把握招聘的诀窍,可以让主管们见微而知著,不仅知人面而且知人心。从应聘者的每一句话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最细小的肢体语言,作者都做了细致的分析。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不仅为招聘人员提供了招聘人才的依据,对于应聘者来说,也提供了十分详细具体的应答方案。其章节纵横捭阖,大体上先总论,其后按环节、主题划分;对于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案:在他的安排下,应聘者的回答分成两部分,分列在他所说的“红灯”、“绿灯”下。所谓“红灯”,指的是应聘者的回答不够理想,而“绿灯”则表示应聘者应答得体。因此,人力资源主管可以据此判断应聘者的反应,而应聘者也可以参考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招聘者和应聘人站在对立面,他们似乎在玩“描捉老鼠”的游戏;但如果从在全社会最终有效分配资源的角度来讲,双方都是一致的。招聘者希望找到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最符合公司要求的人,而应聘者则希望能够在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上工作。本书正好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认识彼此、充分挖掘人才潜能的机会,用一个术语来讲,它由此产生的绝对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也正是推出本书的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意图和由衷心愿。
总有一天,企业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全成熟的人力资源制度体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