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康德三大批判)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判断力批判(康德三大批判)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哲学,欧美哲学,德国及德意志哲学,
  品牌: 康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0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010035946

·条形码:9787010035949

·包装版本:2002-12第一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判断力批判》: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全书分为序言、导言、“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四部分。序言提纲挈领地总括了《判断力批判》对于联结前两个批判从而完成纯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义;导言是关于批判哲学体系的总体结构和《判断力批判》的基本概念及总体构想的一篇独立论著;“审美判断力批判”分为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则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作者简介马尔腾,已去世80年。曾著有《奋力向前》等50部书。

译者简介:

肖文键,译有《自动自发地工作》。

媒体推荐书评

《判断力批评》在国内已有两个译本,一个是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卷宗白华译本和下卷韦卓民译本,二是1992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牟宗三全译本。目前这个本子是第三个中译本。

编辑推荐《判断力批评》在国内已有两个译本,一个是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卷宗白华译本和下卷韦卓民译本,二是1992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牟宗三全译本。目前这个本子是第三个中译本。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审美判断力批判

第一章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

第一卷 美的分析论

第二卷 崇高的分析论

A.数学的崇高

B.自然界的力学的崇高

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

第二章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

第二部分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一章 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

第二章 目的论判断力的辩证论

附录 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

汉德词汇索引

德汉人名索引

论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先验人类学建构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56.鉴赏的二律背反的表现

鉴赏的第一句套话就是这个命题,每个缺乏鉴赏的人都想到用这个命题来抵制对自己的指责: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鉴赏。这就意味着:这种判断的规定根据只是主观的(即快乐和痛苦);而这判断无权要求别人的必然赞同。

鉴赏的第二句套话,是那些甚至承认鉴赏判断有权宣布对每个人都有效的人也运用的,这就是:关于鉴赏是不能争辩的。这就意味着:一个鉴赏判断的规定根据虽然也可能是客观的,但不可能被放到确定的概念上来,因而关于这个判断本身没有任何东西能通过证明而得到判定,虽然对它很可以并且能够有理由来加以争执。因为争执和争辩虽然在它们试图通过诸判断的相互反对而产生出它们的一致这一点上是同样的,但其差别在于:后者希望把这一点按照那些作为证明根据的确定概念而产生出来,因而把客观的概念假定为这个判断的根据。但在这一点被看作是不可行的地方,这种争辩也就同样被评判为不可行的。

容易看出,在这两句套话中间还缺了一个命题,这命题虽然并未以谚语的方式流传,但却包含在每个人的思想中,这就是:关于鉴赏可以争执(虽然不能争辩)。但这个命题包含着上面第一个命题的反面。因为只要容许对什么东西应当争执,也就必然会有在相互间达成一致的希望;因而人们就必须能指望判断的那些不只具有私人的有效性、因此不仅仅是主观的根据;然而这与前面那条原理: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鉴赏,是恰相反对的。

所以在鉴赏原则方面就表现出如下的二律背反:

1)正题。鉴赏判断不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因为否则对它就可以进行争辩了(即可以通过证明来决断)。

2)反题。鉴赏判断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因为否则尽管这种判断有差异,也就连对此进行争执都不可能了(即不可能要求他人必然赞同这一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