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考试考前点津

分类: 图书,外语 ,对外汉语,
作者: 黄高才编著
出 版 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53134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制胜法宝
国家汉语能力考试最佳备考用书
汉语能力自我训练宝典
汉语教师案头必备
为什么说本书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制胜法宝?
1.言语的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绝大部分考生在这一块失分较多。按照本书指点的方法答这一部分试题,可以轻而易举地拿高分。
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实质上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表达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很难应对这一考试。按照本书指点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了,申论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语言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语言能力测试的基本内容,对汉语能力测试的考点、题型和答题技巧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对汉语能力测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与此同时,本书还根据汉语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就怎样快速提高汉语能力做了方法指导。
本书知识点清晰,有关汉语能力基本考点、题型和答题技巧的讲解系统、全面,适用于各类汉语水平考试。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各类汉语能力短期强化训练班的教材,而且适用于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参加各类汉语水平考试的复习备考,同时也可用作高等学校的汉语能力选修课教材。
作者简介
黄高才,1962年2月出生,陕西泾阳人。国内知名语文教育家、作家。担任汉语教学期刊总编辑8年,从事汉语教学16年。主编、主审大学语文课、写作课和中国文化课教材19部,其中3部被列入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专著5部,参与编写中文图书12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长期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多次担任大中学校汉语教师培训主讲教师;2008年6月出任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试指定教材主审,同年12月担任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试陕西考点主考。
目录
一 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与语言能力测试
(一)语言能力对人生的意义
1.语言能力的发展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语言能力影响思想的丰富与提升
3.语言能力决定着获取知识的能力
4.语言能力决定人的交际与交流能力
5.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加强语言积累,强化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见识,提升思想境界
3.强化思维能力,增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增强人的创造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培养交流与沟通能力
7.培养情商
8.加强文学修养,培养生活情趣
9.净化灵魂,完美人格
(三)语言能力测试的意义
1.语言能力标志着人的思维能力
2.语言能力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修养与道德修养
3.语言能力可以反映出人的学识
4.语言能力标志着人的发展潜力
二 言语理解能力
(一)基本能力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语段的阅读与理解
4.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5.篇章阅读一:理解思想内容
6.篇章阅读二:分析表现形式
(二)综合实践能力
1.文本的选择
2.高效阅读的方法和要点
(三)阅读能力自我训练
1.强化语言感受力
2.提高想象与联想能力
3.丰富和提升思想
综合训练一
三 言语表达能力
(一)基本能力
1.汉字识用能力
2.遣词造句能力
3.连句成段能力
4.语言的美化与修饰
5.语病诊治
(二)综合实践能力
1.主题的提炼、确立与表现
2.材料的搜集、处理与运用
3.谋篇布局
4.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5.修改文章
(三)几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
1.改写
2.扩写
3.缩写
4.续写
5.对对子
6.编写手机短信
综合训练二
四 语文能力构成要素及语文能力培养
(一)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
1.思想
2.语感
3.想象与联想能力
(二)语文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语言理解与表达的本质
2.语感形成的基本过程
3.想象、联想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原理
(三)语文能力培养
1.加强思想修养,提高人文素质
2.强化语感
3.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
4.加强感性语言积累和语言知识积累
五 语言能力测试的几个问题
(一)语言能力测试的特殊性
(二)语言能力测试应坚持的一般原则
1.实践性
2.思维性
3.综合性
4.描述
5.可信性
(三)采用标准化试题测试语言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二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附录三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
书摘插图
一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与语言能力测试
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在研究了一大批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中学和大学里,他们博览群书,相信只有知识才是得到名利的不二法门。但是为事业奔波了几年,他们彻底地醒悟过来了。他们发觉,多数事业上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之外,还拥有会说话、说服他人、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推
销’出去的才华。”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邓拓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就很难谈到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等等问题,这是非常明显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科知识呢?”
将以上两位大师的论述与现实及史实联系起来看,古今中外有大量的事实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历届凭借竞选演说脱颖而出的美国总统,虽然其出身、学识和职业经历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极强的政治与经济驾驭能力,他们不仅成就了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霸主地位,而且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凭借着高超的演说才能激励了整个英国及其盟国的民众,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拿破仑凭借着一次次的激情演说鼓舞士气,使他的士兵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战斗,从而夺取了一个个胜利;当秦军大兵压境,郑国的命运悬于一线之际,烛之武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退兵,使郑国免遭亡国之祸。战国时期的苏秦与张仪凭借着卓越的口才游走于诸侯之间,左右了六国的分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诸葛亮凭借着雄辩之才,舌战江东群儒,促成孙刘联合,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改写了一段历史;纵观横览,大量的事实说明:不论是科学巨匠,还是思想巨人,无一不得益于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