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丛书中外名著榜中榜·福尔摩斯探案集(新版)

分类: 图书,小说,世界名著,欧洲,
作者: (英)柯南道尔著,姚锦镕,涂小榕译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9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673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代表作,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蜕情节离奇曲折,以其缜密的逻辑进行严强的推理而破案,创立了侦探小说着重推理的流派,对后来流行的推理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在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译本最多、销量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在充满雾气的伦敦有一条贝克街,那里住着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侦探。他和他忠实的医生朋友华生一起经历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案子。例如大学教授为什么象动物一样爬行,鹅肚子里怎么会藏着宝石……本书精心编选了10个丝丝入扣的精彩故事,您不妨抓住故事中的丝丝线索,和大侦探一起来一次智力大挑战,成为书中的“侦破高手”从而感受悬念丛生、扣人心悬的凶案案情……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最聪明的侦探,人间最诡秘的案情,福尔摩斯——令人在黑暗中热血沸腾的名字,像猎犬一样跟踪罪犯的蛛丝马迹,在烟斗和小提琴的陪伴下让思路重现凶案现场……
阿柯南道尔是世界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他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是近百年来全世界最销的书。他创作的福尔摩斯形象栩栩如生;探案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读者从中不仅可以领略福尔摩斯的正义、机智和勇敢,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推理探案知识。本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优美,是爱好推理小说读者首选的经典读物;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柯南道尔(1859—1930年),英国小说家。1887年发表第一部侦探小说《血字研究》。1889年,柯南道尔出版其第二部小说《四签名》。这两部小说引起了广人读者的兴趣。之后陆续出版有系列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使其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家喻户晓、受人崇拜的英雄人物。柯南道尔还写过一些历史小说、冒险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和剧本。因其在英国以侦探小说闻名,肉此他也有“英同侦探小说之父”的美誉。
目录
血字研究
巴斯克维尔魔犬
带斑点的带子
水力工程师断指案
证券经纪人的雇员
最后一案
空屋历险记
红圈会
王冠宝石案
三个同姓人
书摘插图
血字研究
第一部 约翰华生回忆录
[一] 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一八七八年我被派到诺斯特伯兰第五火枪手团当助理军医。当时这个团驻扎在印度,我还没来得及赶到部队,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就爆发了。许多人在这场战争中捞到了晋升的机会,获得不少荣誉,我得到的却是痛苦和灾难。
在一次战斗中我的肩部挨了阿富汗人的一枪,子弹打中肩胛骨。全亏我的勤务兵默里的勇敢和忠心,把我救了回来。我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加上长途辗转的劳苦,变得虚弱不堪。后来在后方医院疗伤,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可是不久我又染上了伤寒,连续几个月挣扎在死亡线上。最后虽然保住了一命,可浑身无力,瘦得皮包骨头。医院方面只好送我回英国休养。
我在英格兰无亲无故,无牵无挂,伦敦自然对我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个城市无疑是个大污水池,大英帝国的所有游民懒汉全都麇集其中。我在河滨区的一家私人公寓里住了一段时间,终因瘪下去的钱包对我敲起了警钟,不得不决心从公寓搬出,另找一个花销少的住处。
一天我在“典范”酒吧里碰见我在巴茨时的助手小斯坦福。异乡遇故旧彼此非常高兴。欣喜之余我俩决定到“赫尔朋”用餐。路上他得知我的不幸经历后深表同情,后来他问起我的打算。
“先找个住的地方,”我说,“设法租到既舒适,价钱又便宜的房子。”
他听了很是惊讶,说我已不是今天第一个提这种事的人了。据他说,一个在医院化验室工作的人找到了一所房子,几个房间挺不错,只可惜租金太高,他一个人住不起,想找个合适的人合租。
我听了很感兴趣,问起那人的情况。
小斯坦福告诉我,那人叫夏洛克福尔摩斯。听说这个福尔摩斯脑子有点怪,研究学问的劲头十足。要问他一门心思在干什么,不得而知。可他对解剖学很在行,又是个第一流的药剂师。他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他研究的学问既杂乱又古怪。他的脑子里装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知识,连教授们也感到吃惊。
据小斯坦福说,他这人平时话不多,可一高兴,叽叽呱呱就说个不停。要是想见到此人,现在就去,准能在实验室里找到他。他这人要么一连好几个星期不踏进实验室一步,要么待在里面从早干到晚。
小斯坦福还说:“福尔摩斯的学究味很浓。他的血简直是冷的。有一次他竟拿一撮刚提炼出来的植物碱让朋友去尝。他倒不存什么坏心,纯粹想查清这种植物碱的确切效用。他对知识就爱讲究精确无误,一丝不苟。他居然在解剖室里用棍子敲打尸体,说是要证明人死后挨打会产生什么样的伤痕。”
于是我们两个人去化验室找福尔摩斯,看个究竟。
实验室的房间挺大,横七竖八地摆满了数不清的瓶子。几张又宽又矮的桌子,上面散乱地放着蒸馏器、试管和几盏本生灯。福尔摩斯一个人坐在远处桌前埋头工作。他听到脚步声,回头看见我们,“噔”地跳了起来,兴高采烈地说:“找到了!我找到了一种试剂,只有用血红蛋白才能使它沉淀,别的东西都不行。”瞧他的高兴劲儿,胜过发现一处金矿。
“这位是华生大夫。”小斯坦福替我作了介绍。
“你好,”福尔摩斯用力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看得出你在阿富汗待过。”
“你怎么知道?”
“先不谈这个,不妨先谈血红蛋白。这可是近年来实用医学的一大发现。”福尔摩斯说罢抓住我的袖子,把我拉到他刚才工作过的桌子前,用一根长长的粗针扎破自己的手,用试管吸了流出来的那滴血,放进一公升水里。血与水混在一起。但水仍旧像清水一样,看不出别的东西来。据他说,虽然血占水的比例不到百万分之一,但肯定能得到一种独特的反应。说着,他往容器里倒入一点白色晶体,又加入几滴透明的血水混合物。片刻后,这溶液就变成暗红色,接着一种褐色的颗粒便沉淀到玻璃瓶底。
“妙极了!真是妙不可言!”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得到新玩具,“过去用水做实验,既困难又不准确,用显微镜验血球的方法也有同样的毛病。如今有了这种试剂,不管对新鲜血迹还是干了的都行之有效。要是早几年发现这种方法,如今仍逍遥法外的一些罪犯早已被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下场了。”
据他说,这种方法可以使侦破刑事案件取得新的突破。往往有这种情况,案件发生几个月后才发现嫌疑犯。在他们的内外衣上可能会发现一些棕色斑点。可这是血迹还是污垢,使许多专家感到十分棘手。现在好了,有了他所谓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检验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着他举出好多案例,说是这种侦破方法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夏洛克福尔摩斯说着,把一小片橡皮膏贴在手指伤口上。只见他的手指贴满了同样大小的橡皮膏,而且被强酸腐蚀得变了色,因为他经常接触有毒物。
小斯坦福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夏洛克福尔摩斯听了挺满意。“我看中了贝克街上的一套房子,”他说,“很适合你我合住。我想你不讨厌强烈的烟草味吧?”
“我也经常抽‘船牌’烟。”我说。
他还问我是否讨厌化学品,因为他经常接触化学品。他说:“我有时情绪不好,一连几天不声不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不要认为我在生谁的闷气。别来管我就是了。两个人合住,先摸清彼此的主要毛病就好办了。”
我回答说,本人由于神经衰弱,最怕吵闹。每天起床没准时,也非常懒散。此外还有一些别的毛病。
说到小提琴声,我说只要是出色的提琴手拉出来的都是仙乐,算不上吵闹,而蹩脚的人又另当别论了。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并讲好第二天中午一起去看房子。
临分别时,我问福尔摩斯他怎么知道我在阿富汗待过。
他神秘地一笑,支吾过去。
[二] 演绎法
第二天我们如约去看房子。房子坐落在贝克街221B号,有两间舒适的卧房,一间又大又通风良好的客厅,陈设讲究。两扇大窗子,光线非常充足。房子方方面面令人满意,我们当场拍板成交,立刻租了下来。当天晚上我就搬了过去。第二天夏洛克福尔摩斯也运来了几只箱子和旅行包。一切安排妥当后我俩逐渐安定下来,慢慢地适应了新环境。
其实夏洛克福尔摩斯不是个难相处的人。他少言寡语,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晚上十点钟前就睡了,早晨我起床时他已吃过早饭。白天他有时在化验室里,有时在解剖室,偶尔出去散散步。他一旦来了劲,精力充沛,做起事来像个拼命三郎。有时却接连几天躺在客厅沙发上,从早到晚不言不语,寸步不动,眼神恍惚,心不在焉。
我过的是漫无目的的生活,活动范围很小,所以对自己的这位伙伴种种神秘之处特别感兴趣,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试图揭开他的秘密上。
他身高六英尺,长得精瘦。他的目光锐利,咄咄逼人。他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子,给他平添了几分机警而果断的神态。他的下颚突出方正,说明他行事坚定。他的双手虽满是墨水和药品的污渍,但我注意到他使用那些易碎而精巧的仪器无不得心应手。
他并非志在研究医学,也不像存心去叩学术大门,然而他对某些学科的热情异乎寻常,在某些古怪的知识领域学识非常渊博精深,一些见解令我惊诧不已。
他知识既丰富,同时又非常贫乏。他对文学、哲学和政治学近于无知,他对哥白尼的立论和太阳系的构成竟一无所知。他对英国法律知识精通而偏重实用,他关注地质学则全在实用。记得有一次散步回来,他把沾在裤子上的泥土指给我看,并根据不同颜色和密度,辨别出是在伦敦哪个地区沾上的。
他认为:人的头脑最初像问空荡荡的小阁楼,不能碰到什么破烂货不分青红皂白全塞进去。否则有用的、没用的全混杂在一起,有用的知识反而出不了头。凡是善于工作的人,始终小心谨慎选取有用的东西装进大脑这个阁楼内,别的一概不要。而这些有用的“工具”配套齐全,摆设有序。为了增加新知识,往往得把旧知识忘掉一些。所以应该别让无用的知识挤掉有用的知识。
说来也怪,福尔摩斯提琴拉得出奇地好,能拉难度很高的曲子,但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很少见他能拉出有腔有调的段落。
开始时我以为他缺朋少友,可不久发现,他有许多熟人,高贵贫贱各阶层的人都有。每当身份不明的人来访,夏洛克福尔摩斯总要我让他单独使用客厅。
有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翻到一篇题为《生活指南》的文章,文章企图说明:善于观察的人,对所接触事物只要作出精确而系统的观察,得益匪浅。我认为该文写得荒谬可笑。可福尔摩斯却不以为然。原来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他说他是凭观察和推理挣钱过日子的。他的职业是为人出谋划策的侦探。据他说,伦敦有不少官方侦探,也有许多私家侦探。他们一旦有麻烦就来找他。他则为他们排忧解难。他说自己有专门的知识用来解决难题,效果十分理想。后来话题转到初次见面他怎么一眼就看出我在阿富汗待过,我问是不是有人跟他说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