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上下卷)

分类: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王瑞祥编
出 版 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45927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广搜博采,录书万种,反映中国古医籍之全貌。纲纪群籍,提要钩玄,可供医家,读书家、藏书这亟需。
内容简介
其一,内容丰富。本书除收录从《汉书艺文志》至《传世藏书子库医部(提要)》书目210种外,还有医学著作、地方志、史书、类书、文集、小说笔记各类出版物关于医学著作及医家事迹的记载,以彰明出典,考镜原委之需。
其二,囊括古今。该书共收存书7028种,佚书3033种,而佚书的选择,均为流传、收藏有据可查的。可为辑佚、校雠提供线索。
其三,用途广泛。本书不仅能满足目录学家“纲纪群籍,簿属甲乙”、史学家“辨章学术,剖析源流”、藏书家“鉴别旧椠,雠校异同”、读书家“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需,也可用于辑佚、访书、出版、医学史研究,是一部用途广泛的医籍总目。
其四,正本清源。作者通过按语形式对疑点加以考证,如:明代郑端友《保婴全方》,经其考证郑端友为宋代人,《保婴全方》即《全婴方》,二者为同书异名;《续易简方论后集》作者为宋代卢祖常,而非卢昶等,考证详尽,言必有中。
目录
上卷
1 医经
1.1 内经
1.2素问
1.3灵枢
1.4难经
1.5内经难经合类
2基础理论
2.1理论综合
2.2阴阳五行、五运六气
2.3藏象骨度
2.4中医生理
2.5病源病机病理
3伤寒金匮
3.1伤寒金匮合编
3.2伤寒论
3.3金匮要略
4诊法
4.1诊法通论
4.2脉诊
4.3望诊
4.4舌诊
4.5其他诊法
5针灸推拿
5.1针灸通论
5.2经络孔穴
5.3针灸方法
5.4针灸临床
5.5推拿按摩
5.6外治法
6本草
6.1本草经
6.2综合本草、
6.3歌括便读
6.4食疗本草
6.5单味药、专类药研究
6.6炮制
6.7本草谱录
6.8杂著
7方书
7.1晋唐方书
7.2宋元方书
7.3明代方书
7.4清代方书
8临证各科
8.1临证综合
8.2温病
8.3内科
8.4妇产科
8.5儿科
8.6外科
8.7伤科
8.8眼科
8.9咽喉口齿
下卷
9养生
9.1养生通论
9.2导引气功
9.3炼丹
10医案医话医论
10.1 医案
10.2医话医论
10.3笔记杂录
11 医史
11.1通史
11.2专史
11.3传记
11.4史料
11.5杂著
12综合性著作
12.1 医学通论
12.2丛书合刻
12.3文史丛书中的医学著作
12.4工具书
13亡佚书
13.1医经
13.2基础理论
13.3伤寒金匮
13.4诊法
13.5针灸推拿
13.6本草
13.7方书
13.8临证各科
13.9养生
13.10医案医话医论
13.11医史
13.12综合性著作
补遗
引用书目
书名音序索引
亡佚书书名音序索引
著者音序索引
亡佚书著者音序索引
书名笔画索引
书摘插图
上卷
1 医经
1.1 内经
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周序第一集医经引:燮理阴阳,为群生所化育者日医,圣贤垂教,为万世所宗法者日经。医经者,统内难甲乙而名之也。昔黄帝诊奥之后,悯民疾苦,聚六臣而讲医事,君臣问答,作成《素问》、《灵枢》,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晋皇甫谧乃重定针经为《甲乙经》,是书通贯三才,包涵万变,为三坟之一,是医书之祖,故吾侪治国医学者,必自医经始。
1.1 内经
章太炎医论:《素问》、《灵枢》、《八十一难》所说脏腑部位,经脉流注,多与实验不相应。其以五行比传者,尤多虚言。然遂欲弃如土苴则不可。其言脏腑经脉最妄者,如以手足分十二经,谓自与脏腑相连,与心合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之义自相伐,以任脉上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与任脉通能有子之义自相伐,其余则得失参半焉。若夫表里相应,与为开为阎为枢之说,临床病验之奄然如合符。而说病机传变,针药疗治,多由实验。是故其精者,一字千金。其谬者,粪土之不若。舍瑕取瑾,在医师自择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