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汽车运用与维修系列)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汽车运用与维修系列)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汽车,汽车发动机,

作者: 杨洪庆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1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1057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重点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原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和检修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既适用于国内中、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从事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学习任务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学习任务三: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分类

学习任务二: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学习任务三: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学习任务四: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和原理

学习任务五: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六: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七: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八: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九: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一: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二:氧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三:氧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四: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五:电动燃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六: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七:燃油系统压力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八:喷油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九:喷油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二十:开关信号类型及检测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三章汽油喷射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一:喷油正时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二:喷油量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三:断油控制过程

学习测试

第四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学习任务一:电控点火系统组成及配电方式

学习任务二:点火提前角控制

学习任务三:通电时间控制

学习任务四:爆震控制

学习任务五:电控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五章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学习任务一:怠速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二:怠速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三:进气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四:进气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五:排放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六:排放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七:故障自诊断原理及应用

学习测试

第六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一: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学习任务二:转子分配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三:电控泵喷嘴单体泵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四:直列柱塞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五:共轨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六:典型柴油机电控元件检测

学习测试

第七章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学习任务一: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二:发动机启动困难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三: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四:发动机工作性能不良故障诊断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附录Ⅰ 典型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路图

附录Ⅱ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用英文缩写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概述

引言

自全球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电控技术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

学习方法:本任务为理论基础学习,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来完成。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以硅二极管整流的交流发电机和电子调节器的应用为代表;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以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的应用为代表;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有电控车身高度和悬架刚度系统、定速巡航电控系统、电控空调系统、电控安全气囊系统、电控门窗系统等很多方面。因此,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具备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节能三大特点。

二、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

在电控发动机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减小了进气阻力,提高了充气效率,从而使进入气缸的空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