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之战:血战柏林-对希特勒的最后一击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中外战争纪实,
作者: (美)巴姆著;张国良,史强译
出 版 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26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20513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规模宏大、准备充分的一次城市攻坚战!短短11天的激战中,双方阵亡达30万之众!
1945年4月16日,250多万苏联红军、6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辆、45000门火炮和火箭炮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共计250万人向纳粹政权的巢穴——柏林发起猛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整个战争期间规模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其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血战柏林》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最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和绝望彻底摧毁了的城市。在劫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瓦砾遍地、尸骨如山……4月30日,在苏联红军越来越逼近的脚步声中,罪孽深重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饮弹自尽。与这位战争狂人一同化为历史灰烬的还有他一手炮制的“第三帝国”。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曾给全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千年帝国”终于在凄凉的暮色中灭亡了。
《血战柏林》首先全面介绍了这场伟大战役的恢弘浩大的历史背景,详细回顾了红军兵临柏林之前的东线和西线战况。在分析了这座城市对于德国战争能力和军心士气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之后,还探讨了业已进抵易北河的美、英西方盟军缘何驻足不前,眺望近在咫尺、门户洞开的“第三帝国”巢穴——柏林,而任由苏联红军向纳粹暴政的象征——德国国会大厦——发起最后冲锋的历史真相。
目录
第1章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
第2章激烈角逐
明争暗夺“重大战果”
第3章末世心态
历史名城毁于战火
第4章缜密备战
红军将士枕戈待旦
第5章前沿突破
殊死搏杀泽洛高地
第6章兵临城下
直捣黄龙指曰可待
第7章四面楚歌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
第8章气数将尽
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第9章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
附录柏林战役苏德双方战斗序列
书摘插图
第1章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
1945年新年伊始,希特勒妄图建立的“千年帝国” (Thousand Year Reich)便开始无可挽回地迅速走向溃败,从其最初出现到最终覆亡仅仅存续了12个年头。1933年1月30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政治危机,86岁高龄的老总统保罗•冯•兴登堡陆军元帅被迫任命纳粹党(德文缩写NSDAP,意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出任总理并组织内阁。上台后的纳粹党迅速攫取了政治、军事、社会乃至文化领域的所有权力,随即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其肆无忌惮的程度令全世界瞠目结舌。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150万军队潮水般地越过边界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短短数天之内,武备松弛的波兰军队便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国“国防军”彻底击败。波兰随即灭亡,其速度之快空前绝后。但是,令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对于波兰国家主权的野蛮侵犯立即招致英法两国的对德宣战。然而。随后一件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英法两国尽管口头上对德宣战,却按兵不动,在西线坐视波兰的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怪的战争”。1940年5月,经过长达8个月的“静坐战争”之后,纳粹德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对峙战”最终演变成“闪电战”。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共和国不到6个星期便全线溃败,被迫投降。6月22日,为了羞辱法国人,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箭之仇,德国人故意选择了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一战停战条约、向法国及协约国投降的地点——贡比涅森林里的同一节车厢里——签署新的一纸停战协定。一时之间,希特勒在获悉法国投降后翩翩起舞以及德国军队行进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的纪录片传遍全球各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