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律史学,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治30年”课题组编

出 版 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6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5310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30年,这是一段十分值得我们总结和记忆的历史。正是由于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法治的帷幕,国家由此走上了法治之路。30年来,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虽然曲折艰难,但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无论法学理论研究还是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30年间,国家彻底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局面,颁行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宪法为核心,涵盖七大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三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文革”期间被砸烂的公检法得以恢复,三大诉讼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刑事司法中坚持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民事司法中坚持调解和判决结合原则,行政司法中坚持监督、维护、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在形成之中。法学理论研究逐渐摆脱了阶级斗争理论的桎梏,成为具有独立价值追求的一门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以探索当代中国法治之路为使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持续至今的五个五年期的普法活动,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显著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目录

前言

法治发展篇

立法篇

宪法篇

行政法篇

民法篇

商法篇

婚婚姻法篇

知识产权法篇

劳动合同法篇

经济法篇

环境法篇

矿业法篇

刑法篇

刑事诉讼法篇

民事诉讼法篇

行政诉讼法篇

证据法篇

监狱法篇

军事法篇

体育法篇

国际法篇

比较法学篇

人权法篇

法学教育篇

法律史学篇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篇

书摘插图

法治发展篇

中国的法治建设,远不是一场单纯发生在一国社会内部的、主要局限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变革,而是一场与从初级工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集中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转轨)相伴随的,且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艰难崛起过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性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法律变革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及大国崛起等诸多方面因素相结合,其所涉及的因素之多、相互关联程度之复杂,以及对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学家们在书本中设计的静态的、孤立封闭和单纯的法治理想国图景。

过去30年中,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启动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式的转向。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法治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还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与相对不确定的前景,使得人们不得不用一种宏大的战略视角来分析法治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把握各种风险因素,以期在多种可能的演变趋势中寻求较为合乎预期的法治路径。

在上述背景之下,本文拟讨论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目标冲突问题,及其对法治发展路径和前景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法治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明显的目标冲突,即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权威、内部自由与外部安全等一系列价值之间的目标冲突,很难在短期内同时实现。为此,中国实际走出了一条渐进的法治发展道路,以期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正处于所谓“20年关键期”的转型风险期。此后,中国有望进入下一阶段,即“政治改革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同时也面临其

他可能的前景。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