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造粒技术

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张建伟,叶京生,钱树德编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3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20507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造粒机理、造粒装置及其应用实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流化床造粒、喷动床造粒、喷雾造粒、搅拌滚动造粒、搅拌混合造粒、压力成型造粒、烧结成型造粒、液体造粒等现代造粒技术。
本书可供过程工业中从事粉体技术、造粒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与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1绪论
1.1造粒目的
1.2发展概况
1.2.1造粒技术发展史
1.2.2粉体造粒技术的现状
1.2.3粉体造粒技术的展望
1.3造粒方法分类
1.4造粒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2颗粒的几何形态特征
2.1颗粒粒度
2.1.1颗粒粒度的定义
2.1.2颗粒群平均粒径
2.2粒度分布
2.2.1正态分布
2.2.2对数正态分布
2.2.3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er)分布
2.3颗粒形状
2.3.1形状因子
2.3.2形状的数学分析
2.4粒度测量方法及选择
2.4.1粒度测量方法简介
2.4.2测量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3团聚黏结
3.1黏结机理
3.2团粒的理论拉伸强度
3.2.1颗粒间局部黏结的团粒
3.2.2颗粒与颗粒间的黏结
3.2.3分子间作用力和长程结合力
3.2.4低黏度液体的结合力
3.3强度试验
3.3.1拉伸试验
3.3.2压缩试验
3.3.3团块的其他试验
3.4团块黏结的试验概况
3.4.1拉伸与压缩强度
3.4.2典型的团块强度
3.4.3黏结剂和润滑剂的种类
3.4.4黏结的均匀性
3.4.5黏结分布与颗粒尺寸-强度关系
参考文献
4流化床造粒
4.1流化床概述
4.2流态化原理及其特性
4.2.1流态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4.2.2流态化的两相理论
4.2.3流化床内的混合
4.3颗粒状物料的性质
4.3.1颗粒直径
4.3.2密度与重度
4.3.3空隙率
4.3.4比表面积与形状系数
4.3.5休止角(自然堆角)
4.4单层圆筒形流化床造粒器
4.5卧式多室流化床
4.6流化床流体力学计算
4.7流化床内的传热
4.8流化床内流体的分布
4.9流态化造粒机理
4.10影响颗粒物性的因素
4.11流化床造粒机的种类及使用实例
4.11.1以凝聚为主的间歇式造粒机
4.11.2以包层为主的流态化造粒装置
4.11.3以冷却凝固为主的喷动床造粒装置
4.11.4连续式的造粒过程
4.12流化床造粒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5喷动床造粒
6喷雾造粒
7搅拌滚动造粒
8搅拌混合造粒
9压力成型造粒
10烧结成型造粒
11在液体中凝聚造粒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3 团聚黏结
3.1 黏结机理
由于颗粒尺寸很细小,其问的黏结力很微弱,难以直接测量。然而,掌握团粒(块)中颗粒间相互作用情况的机理,对造粒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采用搅拌法造粒时,相对黏结强度决定着团粒的成长机制、动力学,并对团粒的形状也有决定性影响。此外,黏结情况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所以,在研究团粒的强度时和各种工业的具体加工阶段,团粒的黏结机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采用Rumpf分类法,它是Rumpf和他的同事们根据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产生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步骤的独立性提出的较为基本的分类方法。
(1)固体桥连 因压力或摩擦而产生的局部熔融液的固化,粒子间溶液经干燥后析出的结晶及粒子间黏合剂的固化等所形成的结合力。例如:铁矿石团粒的硬结、烟灰粉末的胶泥黏结剂、肥料造粒过程中盐类的结晶等。
(2)高黏度液体黏性黏合剂(如糖、胶、树胶等)的吸附等作用产生的结合力。例如:药片制造过程中的糖类骨胶及胶类黏结剂、细粉流动过程中的增湿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