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学(第二版)

分类: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货币银行学,
作者: 彭建刚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2页数: 44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9503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现代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进行了系统阐述,介绍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教材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强调基础性,在介绍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管理诸多变化的同时,更注重阐述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是突出实用性,在系统介绍相关原理、原则的同时,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精选并剖析了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三是反映前瞻性,紧跟国际商业银行的实践发展,探讨了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教材可供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商业银行员工业务培训及自学使用。
作者简介
彭建刚,1955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曾由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比利时根特大学。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二届十佳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现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985工程”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经济学分委员会主任、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湖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商业银行管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回国人员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人民银行项目等国家级、部省级课题20余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商业银行管理学》。获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部省级以上科研奖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管理导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第二节 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三性”平衡——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目标
三、“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
二、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国际化
三、政府金融管制松化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强化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 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与构成
一、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
二、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第二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产生的背景
二、《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
三、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第三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不足与发展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策略
一、内源资本策略
二、外源资本策略
三、资产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策略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性质与构成
一、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负债的构成
第二节 商业银行存款管理
一、商业银行存款管理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存款的成本管理
三、商业银行存款的定价
第三节 商业银行借人资金的管理
一、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各种渠道
二、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时应考虑的因素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管理(一)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贷款政策
二、贷款品种与贷款程序
第二节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一、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
二、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三、贷款价格的构成
四、贷款定价方法
……
第五章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管理(二)
第六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管理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
第八章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
第九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第十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一)
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二)
第十四章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与绩效评估
第十五章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
第十六章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兼并与收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
第二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产生的背景
1.国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与资产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各国商业银行在负债管理理论的影响下,采取扩张策略,资产负债规模迅速扩大。1970年世界最大的34家银行资本与资产的比例略大于5%,但到了l986年时仅为3.75%左右,这种资本比例的下降趋势引起了各国银行管理当局的关注。
2.随着金融创新的普遍推行,广泛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国际银行业风险加大。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创新活动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到80年代后,随着期货业的出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并在国际银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交易量直线上升。全球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相互依赖,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更加频繁并难以控制,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和波及范围将十分可怕。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大了国际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3.金融危机逐渐国际化。随着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国际银行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复杂,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金融链条,链条中的每一家银行的利益彼此都休戚相关,一旦某家银行发生破产倒闭,势必会波及链条中的所有银行。因此,由某一家银行破产倒闭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影响甚至会波及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由墨西哥债务危机而引发的拉美债务危机就是其中一例。这种金融危机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各国银行管理当局意识到防范国际银行业风险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