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几里得在中国:汉译《几何原本0》的源流与影响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数学,几何与拓扑,
作者: (荷)安国风著;纪志刚,郑诚,郑方磊译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54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405710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科学翻译史上,汉译《几何原本》(1607年)是一项杰出的成就。利玛窦与徐光启筚路蓝缕,以古文风韵,译拉丁原典,风格传神,令人心悦诚服,梁启超曾赞其为“字字金珠美玉”。《几何原本》的翻译也是历史上欧洲与中国首次文化冲撞的一个侧面,故其价值不仅限于数学史或科学史,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亦具重要价值。
安国风博士的这本《欧几里得在中国》,着力把握晚明社会学术思潮变化的大背景,突出《几何原本》作为“异质”文化(如抽象性、演绎性和公理化)的特点,详细探讨了欧氏几何向中国传播的前因后果;同时,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梳理引证,对相关人物、著作的评述与分析,揭示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嬗变历程。本书原著被列入“莱顿汉学”(Sinica Leidensia)丛书。
作者简介
安国风(Peter M. Engelfriet),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博士(1996),曾任莱顿大学汉学中心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中西科学交流研究,对中医的历史亦有究心。2000年后转向医学领域,现任荷兰国家公众健康与环境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译者的话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篇 从罗马到北京
第二章 耶稣会与数学
一 “教育使团”
1 利玛窦的修会教育
二 克拉维乌斯与数学振兴
1 克氏《原本》的《导言》
2 数学的逆境
三 亚里士多德哲学语境中的数学
1 数量
2 三段论
四 克氏门下
1 利玛窦的数学训练
2 耶稣会数学的局限
第三章 利玛窦、徐光启与晚明社会
一 利玛窦:从澳门到北京
二 元明改历与《原本》可能存在的早期译本
三 徐光启
四 明代知识生活的几个侧面
1 文化氛围
2 理学与科学
3 河图洛书
五 明代的数学
第二篇 翻译
第四章 克拉维乌斯的1574年版《原本》
一 初步说明
二《原本》的流传
1 从阿拉伯文到拉丁文
2 文艺复兴
三 克氏版《原本》
四 比例理论
1 克拉维乌斯与康曼迪诺:分歧点
五 公设、公理、作图
第五章 《几何原本》
一 版本问题
二 术语与行文
1 《几何原本》题名的含义
2 问题和定理
三 定义
四 小结
附录 《几何原本》命题译注
一 卷一命题
二 卷二命题
三 卷三命题
四 卷四命题
五 卷五命题
六 卷六命题
七 术语表
第三篇 接受与影响
第六章 数学与朝政
第七章 明清之际
第八章 17世纪晚期的三位布衣数学家
第九章 皇家之路
第十章 结语
附录一 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
附录二 吴学颢《几何论约序》
文献缩略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一般说来,一本书的序言总有些自卖自夸的嫌疑。1607年,徐光启向中国读者介绍《几何原本》的文字似乎也难逾此臼。在《刻几何原本序》中,他赞美此书“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明代的文人学士读到其后泰西利玛窦(Matteo Ricci)的序言,将获得更多的细节,仿佛如珠宝店中撩人的虚光幻影。他们会看到,《几何原本》对国家福祉、社稷民生至为紧要,星象观测、水利农耕、食品医药,尤其是国防兵备,无不需要“数学”知识。至于启发心智、裨益儒学,《几何原本》更是佳妙蹊径。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Eucild)《原本》(Elements)前六卷第一个汉语译本,可谓历史上欧洲与中国首次重大文化冲撞的一个侧面。1540年,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建立耶稣会(Jesuit Or—der)。伴随欧洲的海外扩张,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传布基督福音,同时也带去了欧洲文化。利玛窦,中国传教团的建立者,1583年进入中国,经历了早期的艰辛磨难,终于同社会精英阶层建立了联系,并唤起了他们对西学的兴趣。翻译《几何原本》之时,徐光启已是堂堂翰林院的一员,而翰林院则是通向高官显爵的晋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