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饮食营养 食疗,

作者: 霍军生主编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290049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了解身体需要,摄取均衡营养

清代医学家黄绣宫说:“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人体有五脏六腑,食物有四气五味,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步,是要善于根据身体的需要,科学摄取食物中的营养。

顺应四时变化,科学调节饮食

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四季交替的规律也是人体的代谢规律。春季饮食要由温补、辛甘逐渐过渡到清淡养阴之品;夏季人体易因新陈代谢旺盛而伤津耗气,饮食也要以清淡生津食物为主;秋季风高气燥,饮食上也要相应地以滋阴润燥为主,冬季是滋补的最佳季节,这一季节的饮食既要敛阳又要护阴。

对症食疗,祛病强身

生病是身体传达的一种信号,需要用积极的饮食调养予以回应。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就是用日常食物作为治疗疾病的武器,西医也认为食物与营养是健康的基石,可见食物对于祛病强身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霍军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副理事长。 多年从事人群和食物营养工作。主要科研领域为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相关的工艺技术、功能学及成分检验、标准制修订以及国家营养干预项目的组织与推动。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7部。

目录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三餐吃好,无病到老

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

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

十大平衡保证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健脑益智,延缓衰老

食不可无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

蜂蜜代糖,有益健康

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

“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

流质饮食法

半流质饮食法

软食法

高蛋白饮食法

低蛋白饮食法

高热量饮食法

少油饮食法

低胆固醇饮食法

正确烹调保疗效家常药膳9大制作方法

Part 2 合理膳食及时预防远离四季常见病

春季养生专家谈

明媚春季中的健康隐患

春季饮食解析

春季易缺乏的6种营养素从哪里补

夏季养生专家谈

炎炎夏日健康危机多

夏季饮食解析

秋季养生专家谈

多事之秋的健康隐患

秋季饮食解析

冬季养生专家谈

严寒冬季需小心哪些病患

冬季饮食解析

起居运动应季安排有讲究

四时之气与五脏养生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冬、春易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冬、春易流行

……

Part 3对症食物祛病强身保健身

书摘插图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根据中医文献中这段对平衡膳食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吃的食物分成以下五大类,只要每天按类别适量选择食用,就能基本保证营养的平衡。

◆【谷类粮食为主食】粮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好坚持粗细搭配。普通人每天的粮食摄入量应根据运动量大小来确定,一般以每天5130克谷类为宜,其余的热能由肉、蛋、鱼、脂肪等副食供应。总的来说,粮食摄人量应占热能供给的60%~70%,约占膳食总量的32%。

◆【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肉、禽、蛋、鱼等。成人每日应摄人70~100克的蛋白质食物,占总热能的10%~15%,其中鱼、虾共50克,蛋25~50克。

……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