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地震解释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定量地震解释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挪)阿伍赛斯(Avseth,P.),(美)穆科尔基(Mukerji,T.),(美)梅维科(Mavlo,G.) 著,李来林 等译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217081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7章,包括岩石物理概述、岩石物理解释、统计岩石物理学、定量地震解释常用技术、实例研究、工作流程和指导、动手练习等内容。介绍了定量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岩石物理模板的作用、定量地震解释实例、定量地震解释流程、定量地震解释指导及用于定量地震解释的练习数据。该书是地球物理工作者和地质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其中译本的出版,将对国内定量地震解释工作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尽管本书的定量解释是从岩石物理模板出发,以减少多解性的思路开展工作,但该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未来的定量地震解释提供帮助,同时,该书提供了动手练习的数据。因此,该书既可以作为地震解释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石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1 岩石物理概述

1.1 引言

1.2 映射孔隙和岩相的速度一孔隙度关系

1.3 流体替换分析

1.4 压力对速度的影响

1.5 横波信息的特殊作用

1.6 岩石物理“如果会怎么样?”:流体和岩性替换

1.7 所有模型都是错的有一些是有用的

2 结构、岩性和压实的岩石物理解释

2.1 引言

2.2 岩石物理特性和沉积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理论和模型

2.3 实例:北海浊积体系微结构的岩石物理解释

2.4 把岩石物理与岩性和沉积环境相关联

2.5 实例:北海浊积体系中的地震岩相

2.6 岩石物理深度趋势

2.7 实例:北海油田岩石物理深度趋势和异常

2.8 岩石物理模板:岩性和流体预测工具

2.9 讨论

2.10 结论

3 统计岩石物理学:联合岩石物理、信息论和统计学降低不确定性

3.1 引言

3.2 为什么要定量不确定性?

3.3 统计岩石物理工作流程

3.4 信息熵:一些简单例子

3.5 蒙特卡洛模拟

3.6 统计分类和模式识别

3.7 讨论和概述

4 定量地震解释常用技术

4.1 引言

4.2 地震振幅定性解释

4.3 AVO分析

4.4 波阻抗反演

4.5 地震模型正演

4.6 定量地震解释的发展方向

5 实例研究:用地震数据预测岩性和孔隙流体

5.1 实例1:用3D Av0映射北海浊积体系中的地震储层

5.2 实例2:用地震阻抗反演和统计岩石物理映射北海储层岩相和孔隙流体概率

5.3 实例3:在北海Grane油田用统计AVO预测地震岩性和描绘储层

5.4 实例4:西非沿岸未固结深水体系中岩性和孔隙流体分类的AVO深度趋势

5.5 实例5:使用岩石物理模板映射地震储层(北海浊积体系的例子)

6 工作流程和指导

6.1 AV0识别

6.2 岩石物理“如果会怎么样?”及AVO可行性研究

6.3 RPT分析

6.4 用岩石物理深度趋势约束AVO分类

6.5 用岩相分析和统计岩石物理约束地震储层描述

6.6 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我们做定量地震解释?

7 动手练习

7.1 引言

7.2 问题

7.3 项目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2 结构、岩性和压实的岩石物理解释

2.2 岩石物理特性和沉积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理论和模型

如果我们希望预测岩石的地震速度,只知道孔隙度、矿物成分及矿物成分的弹性模量,我们充其量只能预测地震速度的上下限。然而,如果我们知道矿物颗粒和孔隙互相之间如何排列的几何细节,我们就能预测更准确的地震特性。有几个模型可用于解释岩石的微结构和结构,原则上,这些模型允许我们采用其他的方法:即从地震速度预测岩石的类型和微结构。岩石物理诊断技术由Dvorkin和Nur(1996)引入,作为从速度一孔隙度关系推断岩石微结构的工具。这个诊断技术是通过把一个介质理论模型曲线调整到测量数据变化曲线上而实现,其假定当曲线匹配时沉积物的微结构与模型中使用的相匹配。

下面,我们给出一组模型,描述中到高孔隙度沉积物和岩石介质的速度-孔隙度-压力特征(低孔隙度模型在第1章提到)。我们已经发现一个最有效方法是从定义“端元”弹性开始。在零孔隙度端,岩石必定具有矿物的特性。在高孔隙度极限端,弹性特性由弹性接触理论确定。然后,我们使用Hashin—Shtrikman上下限在这两个“端元”之间进行内插。上限解释了材料中受力颗粒和充填孔隙混合时理论上最硬的方式,而下限解释了材料中受力颗粒和充填孔隙混合时理论上最软的方式。因此,我们发现,上限可以很好的代表接触胶结,而下限较好地描述了分选影响。已经发现,具有极少(百分之几)接触胶结的岩石用Hash—in—Shtrikman上限描述的并不好。因为,在初始孔隙度降低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变硬影响,此时,胶结物填充在接触面之间的微裂缝。因而,在高孔隙度和零孔隙度端元之间内插就很危险。因此,我们包含一种高孔隙度接触胶结模型,其考虑了初始胶结影响。总之,我们考虑以下岩石物理模型,每一个都用于不同的地质方案。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